“群众所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这是皮山县桑株镇库木艾格勒村“两委”班子一直以来坚持的座右铭。库木艾格勒村党支部始终牵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抓班子、带队伍,用情用心用力服务群众,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老师傅”带出“新徒弟”打铁还须自身硬。村“两委”主动向工作队员学习党建工作经验和方法,不断提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面对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工作队积极帮助村干部理思路、教方法、传经验,循序渐进,从村干部语言交流抓起,组织双语学习互助小组,坚持让每位干部用双语汇报工作,鼓励村干部参加县委组织的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双语、强素质、提能力,通过4个月的集中学习,村干部双语水平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村干部麦麦提·艾合买提激动地说:“工作队不但给我们传授工作方法,还耐心细致教我们计算机操作,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升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大家的工作热情也越来越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三会一课”不规范、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工作队指导村干部规范“三会一课”,扎实开好组织生活会,定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规范“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行。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工作队为每位党员量身定做“服务群众套餐包”,设立卫生监督岗、服务群众岗、社会治安巡逻岗等8类岗位,让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了,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的威信提升了,27名村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名,发展党员4名。
“微行动”展现“新风尚”“我们要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在周一升国旗大宣讲上,村党支部书记阿力木江·阿不来提公开承诺道。在工作队的帮带下,村委会设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网点和群众工作站,合理规划全程代办事项,对居民的办理事项给予一次性告知,开展“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居民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利用闲暇时间,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倾听群众发展意愿,了解群众困难诉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按照“135”(即:小事1天办结、一般事3天办结、大事5天办结)工作机制,将矛盾发现在一线、化解在一线。
村民布海里且木·萨拉麦提是贫困户,家里仅靠丈夫微薄的收入支撑。她也想外出务工挣钱,又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她把自己的困难说给村干部,党支部给她在在县上联系了一份家政服务的工作。
“我原本只是没报希望的说说,没想到村干部真的帮我找了份保姆的工作,每月能挣3000元,我打心里感谢村干部。”布海里且木·萨拉麦提乐呵呵地说。
2019年以来,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收集群众困难诉求144条,在一线解决136条。在工作队的帮带下,村干部用心用情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寒暑假孩子没人带是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为此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xx了爱心托儿班,工作队员、村干部和返乡大学生合理编组,辅导功课、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了就近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自筹资金,为贫困户家庭孩子赠送爱心书桌、爱心书包192套,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加深了感情。
“以前我总为孩子寒暑假没人照顾发愁,现在有了爱心托儿班,还帮助辅导功课,孩子的双语交流水平明显提升,这一切都得感谢咱们村党支部。”村民布阿提凯·阿布都合力力高兴地说。
“心连心”传递“正能量”“感谢村干部这段时间的照顾,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村民布阿西·依达依提说。
70岁的布阿西·依达依行动不便,儿女外出务工,家里无人照料。村干部主动作为,每周抽出空余时间去看望老人,和老人聊聊家常,结为亲戚,帮助打扫卫生、收拾庭院,这一切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难问题,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修建木耳种植基地。争取派出单位20余万元扶持资金,xx服装加工乡村车间,组织开展缝纫技能培训,帮助86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行土地流转,种植特色中药材,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一件件xx生的实事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一桩桩聚民心的好事将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村民无小事,小事系真情。库木艾格勒村党支部用真情换真心,用真心换民心,村民的一声“亚克西”既是对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把每件小事做好,让群众满意,就是最大的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