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我长期分管文字工作,审稿改稿是主责主业。我审改的机关文稿,涉及的文种文体很多,内容也很杂,其中不少稿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个通病——使用长句偏多,不注意使用短句。
什么是长句、短句?“百科词条”中给出的定义是: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句子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截然的界限。
那么,怎样衡量一个句子的结构是复杂还是简单呢?从句子类型看,复句往往比单句结构更复杂;从句子构成看,一个句子中所包含的成分特别是修饰成分越多,结构就越复杂。
今天,我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判别长句的简易方法:
如果一句话里面有非常多的“的”,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拆分出几句话。
这个招数,让我想起了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一段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的”字放在定语前,“地”前为状“得”后补。
这就是说,在一句话中,“的”字、“地”字之前的内容,往往分别是定语、状语;而“得”字之后的内容,往往是补语。短句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但并不是说三者兼备才能成句。有的时候,只有1—2个句子成分,也可以成为一个短句。比如:“这是谁干的?”“我!”(只有主语)“你喜欢读书吗?”“喜欢!”(只有谓语)“你在干什么?”“吃饭!”(谓语+宾语)如果在“主语+谓语+宾语”的基础上增加了定语、状语或补语,句子自然会长起来。按照语言文字的一般要求,句子宜短不宜长,越长就越不好念,也越不容易记。这个要求是普适性的,汉语如此,外语也一样;写机关文稿是这样,写文学作品也一样。恩格斯说过,“简单而意味深长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法国现代作家儒勒·列那尔在小说、散文、戏剧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他主张,“绝对不要写长句子,碰上长句子,人们与其说是在读,还不如说是在猜”“仅仅使用必不可少的词”“最好只用主语、动词和谓语”。郭沫若也指出:“句调不宜太长,太长了使人的注意力分散,得不出鲜明的印象。”这些,都说明了为什么要多用短句,也说明多用短句是通则。美国作家鲁道夫·弗莱士提出了一种“易读度分数”的方法,也就是根据一篇文章中的语句平均长度和单词平均音节数,按公式计算出一个0—100的分数值。语句的平均长度越短,单词的平均音节数越少,则分数越高,这样的文章就越容易读。如果是讲话稿、演讲稿等用来“讲”的稿子,那就更应多用短句。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节奏分明,听起来声声入耳、简洁明了、铿锵有力。与此相反,许多长句一口气根本念不完,听一遍也记不住,听到后面,往往会忘了前面。上个世纪50年代末,陈毅同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他曾批评外交部的一个稿子“长句硬如铁,念稿要出血”。当然,长句也不是一无是处。长句之所以长,一是定语、状语之类的修饰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联合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出于这样的特点,与短句相比,长句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思想感情的表达也更细腻。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如果使用一连串排比句、并列句,所形成的气势是短句无法相比的。从修辞的角度看,长句有长句的作用,短句有短句的效果。如果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不仅会使行文富于变化,形成一种交错美,读起来、听起来韵律感也会更强,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这里,我主要想从机关文稿写作的角度,探讨长短句的使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写文章“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这主要说的是文章篇幅的短,但多用一些短句,无疑更有助于达到这样的文风要求。中国有句老话,叫“文如其人”。马克思引用过一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机关文稿的文风,要符合机关的特点,像机关干部在讲话——逻辑严密,简洁有力,令行禁止。这样的文风,就比一般的文章更适宜于使用短句。我体会,培养强化这样的文风,除了养成注重使用短句的习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起草机关文稿的时候,对于写出来的稿子,一定要“上口”念一念,看看一些比较长的句子,能不能在保证表意准确的前提下,改成短句。这样的工作做得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强化习惯、形成风格。长句改短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将长句中能够抽出来的修饰性、限制性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不能抽出来的修饰限制成分与句子主干另成一句;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分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句式。还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断句。严格地说,断句并没有改变句型,但看起来句子变短了,念起来也容易了。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我自己写文章,总希望七八个字一句,或十个字一句,不要太长的句子。……当我写了一个较长的句子,我就想法把它分成几段,断开了就好念了,别人愿意念下去;断开了也好听了,别人也容易懂。”下面举几个长句改短句的例子。原句:全面落实以1套务实管用的提升细案、1名县级及以上四家班子领导挂点包抓、至少1家县级及以上部门结对帮扶、成立由1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整顿工作组主抓、结对帮扶县级以上单位选派1名干部驻村协抓、落实1批帮扶项目、帮助建立1个坚强班子为主要内容的过硬措施。这个句子相当长,不算标点,有121个字,其中用来修饰“过硬措施”的定语就占了113个字。化长为短的办法,就是把整句话拆分成1个主句+7个并列分句,中间用一个短句来衔接。修改:全面落实以“七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过硬措施,也就是:制定1套务实管用的提升细案,明确1名县级及以上四家班子领导挂点包抓,协调至少1家县级及以上部门结对帮扶,成立由1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整顿工作组主抓,县级以上的结对帮扶单位选派1名干部驻村协抓,落实1批帮扶项目,帮助建立1个坚强班子。再看第二个例子。原句:在听取了杨××等5位博士代表第19批29位博士服务团成员,谭×博士代表第20批21位博士服务团新成员的发言后,曾××表示……
这个例子,句子长是因状语长而造成的,改造的办法是把状语抽取出来,单独成句。另外,像原句这样把先后两批挂职博士的发言及领导的回应混作一堆,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应该分开来写。
修改:会上,5名第19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代表分别作了发言,畅谈挂职体会、锻炼收获;第20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代表在发言中表达了服务GX、锻炼自我的信心和决心。曾××听取发言后,对前一批挂职博士圆满完成任务表示祝贺和慰问,对他们所作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同时,对21名博士服务团新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勉励他们在挂职期间以实干笃定前行。
上面这个例子,状语比较复杂,涉及两类(个)行为主体,从字数多少来看,句式改造的效果不够明显。下面这个例子,改造的效果就明显多了。
原句:前几天,GX在××部第20批博士服务团行前培训会上作为优秀接收省份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修改:前几天,××部专门召开第20批博士服务团行前培训会。会上,GX作为优秀接收省份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下面4组例子,长句改短句的改法也比较典型。
原句:村(社区)“两委”是党和国家组织体系中最基础的单元。
修改:在党和国家组织体系中,村(社区)“两委”是最基础的单元。
改法:把状语抽取出来,前置。
原句:县乡联合工作组在今年10月底前要逐个村“过筛子”,对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
修改:县乡要成立联合工作组,今年10月底前逐村(社区)“过筛子”,对每个“两委”班子的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
改法:断句+分解动作,拆成并列分句。
原句:两者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德与才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依相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修改:两者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德与才的关系。在干部身上,德与才相依相存、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改法:更换主语,把一句话变成两句。
原句:“七一”前夕,我到××干部学院参观了在那里常设的红色档案展。
修改:“七一”前夕,我到××干部学院调研,特地参观了在那里常设的红色档案展。
改法:分解动作,把状语变成并列分句。
说实话,长句改短句并不难,难的是养成能用短句就不用长句的自觉。当然,并不是说文章中所有的长句都要改造成短句,该用长句的时候还得用长句。一名合格的机关写手,应当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灵活自如地选择使用长句和短句,做到当长则长、宜短则短,得心应手、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