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培训笔记与写作中的开发利用——以我新近参加的一次培训为例

admin 2021-04-18 10:19:08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前面第442讲,讲到前不久我到上级干部学院参加了一次为期8天的培训,其间做了90多页学习笔记。说实话,我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常常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其中哪些内容今后有可能用得上,应该怎么用。因为早有“预谋”,“学成”归来也就10天左右,笔记中的不少内容已经用上了,主要是用在我起草的文稿中。一方面,这说明此次培训在内容上与我从事的工作贴得比较紧;另一方面,也说明学习的全部目的在于运用。这里,我就以培训笔记中的一些“干货”和金句为例,简要谈一谈如何做好笔记,如何加以开发利用。

一、关于如何做笔记

不少人听课的时候做笔记,是为做而做,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不管有用没用,先记下来再说,能记下多少就尽量记。这样做,我觉得效果并不好,因为记下来的很多内容其实用处并不大,甚至根本没有什么价值。而且,一个人的精力、注意力毕竟有限,基本都用在“记”上了,用到“听”和“思”上的精力就有限。因为不能全方位地调动感官,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我做笔记,并不搞照单全收,主要是记提纲、记要点特别是好的观点,记自己不了解的新信息、不掌握的新知识,以及觉得今后有可能用得上的东西。如果值得记的内容比较多,现场记不下来,就掏出手机,能录音的录音,能拍照的拍照(主要是拍课件),过后再整理或抄录到笔记本上。

对于所记的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我会顺手加上自己惯用的符号,比如方框、下划线、着重号等,或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以标识。现场来不及这样做,就一定要趁热做、及时做,不要等、不要拖,否则旧账未结、新账又欠,就会形成“惰性循环”。

如果听课的时候,触发了自己的思考,我会把所思所悟简明扼要地记在触点旁或者括号内。这种做法,就像小时候在存钱罐里攒零钱一样,可以称为“攒线索”——线索攒得越多,写材料的本钱就越足,思路就打得越开。很多线索一展开,就可以出思想甚至写成一篇文章。对这一点,我尤为重视,因为灵思灵感具有“偶得性”,很多时候可遇不可求,不是你想让它来它就会来的。灵感的产生,不仅需要有触发物,还需要激活思维场,边听边记边思考更容易形成共振、放大“场能”。如果一味地听、只顾着记,等于白白放弃了触发灵感的好机会。

如果更有心、更勤快一些,课后还可以对笔记作些整理和分类摘录,特别是及时录入电脑并按习惯的格式排好版,这样今后查找、复习或取用的时候会更方便。比如,下面这些内容就是我在这次培训过后做的笔记摘录,其中括号里的内容除了注解性的以外,都是我听课时的思考。我把所摘录的内容分成3类:

(一)知识型

1. 关于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可以从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来把握。

2. 在《毛泽东选集》1—3卷中,“路线”一词出现了242次,平均每800字左右出现一次。

3. 学科建设有三大体系:学科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

4. 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再到“党的领袖”的过程。

(二)认识型

1. 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从“要素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型升级、从“单兵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型升级、从“补齐短板”向“全面过硬”转型升级。(“要素建设”重“形”,“功能建设”重“神”。抓基层党建,要形神并重、形神统一。)

2. 城市基层党建,要着力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

3. 党建工作不是党务工作。(应该说“党建工作与党务工作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党建重在建设,党务偏重事务。)

4. 政治监督既不能泛化,也不能空洞化。

5. 从严监督干部容易,做到实事求是很难。

6.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难点主要有:一是为官不为“界定难”;二是容错纠错“推进难”;三是能上能下“推动难”;四是干部实绩“考准难”;五是激励措施“落地难”。

7. 强化干部责任担当的经验启示:必须坚持用人导向与担当实绩统一;必须坚持能力本领与岗位职责匹配;必须坚持个人主动与组织推动结合;必须坚持严格管理与激励关爱并重;必须坚持典型引领与监督问责兼顾。

8. 防范化解风险要力求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控制在先。(改为“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控制在先”可能更全面。)

9. 做好人才工作,重在统筹,要在服务。

10. 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重点要做到“四个下功夫”:在强化用人导向上下功夫,旗帜鲜明把政治标准立起来;在改进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在抓好成果转化上下功夫,接续加强干部政治训练;在压实工作责任上下功夫,严格政治素质全程把关。

(三)金句型

1. 学习党史要做到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识和行动相统一。

2. 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毛泽东语)。

3.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使“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4.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深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5. 基层党建工作没有终点,只有一个个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6. 一有错就问责,一问责就“顶格”。

7. 从严管理干部要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

8. 招来的人员不能当“神”供,而要当“才”用。

9. 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要注重选优苗、扶壮苗(可在中间增加“墩新苗”)。

10. 淮北市有3个突出特点:建市不长历史长,人口不多好人多(注:荣登“中国好人榜”的人数稳居全国第一),城市不大贡献大。

11. 当好助攻,下足实功,练好内功。

上面这3种分类,有些内容可能会有交叉,这并不要紧,你自己觉得归入哪一类更合适就归入哪一类,关键是符合自己的分类习惯、便于今后查找。

二、关于如何开发利用

笔记的开发,主要是信息、知识的延展和思想的深挖、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所谓“信息、知识的延展”,主要是进行考证、溯源和补充。比如,“关于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可以从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来把握”,这个观点出自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欧阳淞的一篇文章,题为《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原载于《人民日报》2021年1月29日第9版。从一个观点到一篇文章,信息量就大多了。所谓“思想的深挖、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就是在头脑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果笔记做得好,又能趁热打铁,就能立马提高其附加值。

笔记的利用,应该是综合利用,包括直接选用取用,也包括开发后的翻用化用、循环利用;可以用到写作上,也可以用在讲课或是其他方面。“知识型”的笔记,我主要是作为写作素材使用;“认识型”的笔记,主要用以启发思考,从中领悟工作规律;“金句型”的笔记,主要是学习其观点提炼之法,也可直接引用或化用。比如,前不久我执笔起草了一篇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发言稿,其核心观点是关于学党史的4点认识:

第一,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第二,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坚持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相统一;

第三,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坚持过去、现在、未来相贯通;

第四,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坚持观照自身、观照思想、观照工作相结合。

这几个观点,后面3个都脱胎于上面的培训笔记,但又不是直接照搬照用,应该称得上是“活学活用”。像这样的开发利用,在我的文稿工作中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借此说明的是,无论是笔记还是其中的“好货”,只有为己所用,才能体现其价值,特别是你辛辛苦苦做笔记的劳动价值。否则,笔记做得再完整、再漂亮,那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一堆废纸。

标签:佳作评析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