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目标,
反过来说,你所有的行为,都应当指向你的目标。
如果你的目标是讨好每个人,不想得罪每个人,那你的行为方式就只能是讨好型的,唯唯诺诺的。
如果你的目标是想过得像个人样,不要憋屈自己,那你采取的行为就是率直,任性,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如果你的目标是八面玲珑,想如鱼得水,不管能力如何,但你采取的行为肯定是圆滑的,尽可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那种。
如果你的定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你采取的行动,肯定是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有忙尽可能去帮,不可能设下套去坑别人人。因为你给自己定下的原则就是我是个好人。要以好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抛开自身的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来谈如何与同事相处,没有标准答案。说有,那就是你的所有人际关系处理,都服务于你设定的目标。可能这个目标,连你自己都不清楚。是一种潜意识在支配你。
因此不管你的目标如何,你的行为都是为你的目标服务的。自己也会去权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与同事的关系。
比如,你的目标就是想在体制内混到退休,由于背景没有,自己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你就想躺平,混到退休就行了。能不得罪的,尽量不去得罪。因此你采取的策略就是做老好人。
如果你志不在此,你还有更大的目标,想去晋升,或者积累资源,跳出现有的环境,那你采取的策略又不一样。你更大可能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你的大目标。
相反,只要有利于达成你的目标的人际关系,你都会谨慎处理。比如跟你志同道合的同事,肯定走得近,而与你目标不一样的,大概就是点头之交。说穿了,只要符合你的利益的关系,在某个阶段,不可能会撕破,尽量做到斗而不破。而阻碍你的利益的关系,则会大动干戈。
教员同志就是典型的案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不同阶层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是有助于达成那一阶段的历史任务的。
统战工作就是明显的案例。在井岗山时期,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则对一些中农采取比较宽和的政策,但后来对中农,则同地主富农一样,没收财产。
想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想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想要做什么样的人,这比你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更为重要。这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
然而大多数人,连这个目标,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没有想清楚。
因此要如何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第一步是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接下来才能谈术的东西,如何去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