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七一专题党课: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admin 2024-07-30 19:02:21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同志们:

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发展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伟大建党精神的诞生,同时也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正式启航。百余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独立自主地成功探索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理论逻辑:伟大建党精神“为何”能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科学理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源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虽内容简短,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思想深刻,在鼓舞指导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历史穿透性、影响覆盖性和效能持久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实的力量保障和根本的价值遵循。

(一)科学的理论指导。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鼓舞下,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何以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何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发展、成效显著,“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产物,其生动体现了党对真理和理想的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的充分担当、对唯物史观斗争思想的灵活运用和对人民群众观的生动践行。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在“学马、用马”中分析、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现实难题,同时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用以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发扬斗争精神,不畏艰辛、攻坚克难,在观察社会发展变化,分析、把握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变革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加强自身纪律建设、严明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党的政治权威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并矢志不渝地努力践行,以“刮骨疗毒”“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态度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提高自身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推进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坚决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内涵。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理论之源,从中学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汲取优秀的理论品质和奋进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发展。

(二)坚实的力量保障。“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敢拼敢闯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和敢作敢为的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品质之基,为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力量保障。回首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坎坷常有、荆棘密布,既有来自国内的风险,也有来自国际的挑战;既有人为原因造成的祸乱,也有大自然带来的灾难;既有来自经济方面的挑战,也有来自政治、文化、科技方面的挑战;既有涉及国家主权的威胁,也有涉及人民安全、经济发展的威胁。因此,风险与挑战贯穿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发展历程的始终、遍布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方方面面,“斗争”与“牺牲”也必然常伴风险挑战左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英勇无畏的拼搏精神和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才能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和勇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才能在新中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的条件下大力发展生产力,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基本制度基础;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主动作为的实干精神和反躬内省的自省精神,才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抓住机遇,不走封建僵化的老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铺就康庄大道。

(三)根本的价值遵循。“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坚持的性质宗旨。伟大建党精神内蕴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人民至上、人民中心、人民立场、人民目的、人民动力的根本价值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之中,为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维护、保障和发展人民利益作为现代化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民幸福作为现代化建设和探索的最终目标和归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心任务,团结带领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解决了“两对矛盾”,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提出实施三大改造、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着力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社会局面,解决了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中心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时期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确立“三步走”总体战略部署等,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历史逻辑:伟大建党精神“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回首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是黑暗中摸索、砥砺中前行的奋斗历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发展和形成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基本的制度基础、坚实的物质保障和优渥的发展环境。

(一)挽救中华民族于侵略压迫: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创造根本的社会条件。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和黑暗史,也是一部斗争史和探索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儿女任人欺辱、中华民族任人压迫。此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陷入了沉重的民族苦难。面对内忧外患的悲惨局面,为抵御外来侵略、摆脱民族压迫,无数仁人志士开展救亡图存运动,经过数次的尝试和摸索,都因“水土不服”而以失败告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在“轰开”俄国封建统治“牢笼”的同时也“惊醒”了无数迷茫的中国人。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南下”,无数有识之士和知识分子纷纷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浪潮之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数怀揣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梦想的有志青年汇聚在一起,在克服千难万险中成立了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源泉,在革命战争血与火的熔铸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一大批内涵丰富的红色精神。在伟大精神的引领下,党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功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解决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两对矛盾”,建立了新中国,为独立自主地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创造了最根本的社会条件,奠定了最根本的政治基础。

(二)振兴中华民族于一穷二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奠定基本的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外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重威胁,对内面临经济落后、一穷二白的窘迫局面,此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亟须通过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来保护新生政权。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勇担当、敢作为、讲奉献的伟大建党精神,立足国内发展实际、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紧抓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中,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大批内涵丰富的伟大精神。在伟大精神的引领下,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实行“三大改造”,正式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经济上,中国共产党实施“五年计划”,快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军事上,新中国成功发射了“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中远程导弹等,为稳固新生政权,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坚实的军事保障。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关于“两个阶级”之辩和“两条道路”之争的矛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强烈要求,有效应对了外部敌对势力妄图颠覆破坏新政权的企图与野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致富中华民族于历史转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既有胜利的果实,也有惨痛的教训。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工作方针,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迅速好转。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大力弘扬重实干、争创新、敢拼搏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铸就了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大批内涵丰富的伟大精神。在伟大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有效地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问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辟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四)强盛中华民族于机遇挑战: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历经了百余年的艰苦奋斗,历经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局势变化、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准确分析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党勇于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敢于直面时代挑战难题,大力弘扬重大局、促和谐、谋发展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在新时代的实践探索中,铸就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探月精神等一大批内涵丰富的伟大精神。在伟大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立足马克思主义科学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指导,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建设性和特色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战略,成功解决了许多长期阻碍实践推动和禁锢思想发展的历史难题和时代课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创造了优渥的发展环境。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实践探索中得到不断拓展和丰富,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迈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三、实践逻辑:伟大建党精神“何以”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价值理念突破时空的界限,跨越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各个历史阶段,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引领开辟现代化事业新天地、凝聚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力量。新时代,依然“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坚强的领导力量,助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一)强魄铸魂:统一党的思想、凝聚党的力量。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已然由成立之初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壮大为今日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和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对于一个党员、基层党组织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大党来说,新时代如何更好发挥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绝对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统一党的思想、凝聚党的力量,实现“1+1大于2”的突破。因此,我们要充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强魄铸魂。首先,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通过宣传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与洗礼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次,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通过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与弘扬,使广大党员干部真实真切地了解、学习和感悟现代化进程中所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事迹、表现出的精神品质和展现出的精神伟力,增强向党、爱党、忠党的政治自觉,进而将思想上的政治自觉转化为行动上的政治自觉。再次,以伟大建党精神提振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历史总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前进,一帆风顺是理想,曲折前行是常态。”“历史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这条路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需要我们以伟大建党精神鼓舞党员干部的拼搏精神、提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增强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

(二)固本培元: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勇于自我革命、敢打敢拼、勇于创新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势与特点决定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坚强领导力量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由创榛辟莽到雏形初现再到繁荣兴盛的伟大飞跃,这都与其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特质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精神存,则党生生不息;精神灭,则党江河日下。新时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依然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和形式多样的思潮冲击,如何在风云激荡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依然需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注入精神力量。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和实践引领示范,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伟大建党精神中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党的优良品格,使全体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勇立潮头的精神状态。

(三)涤污荡浊:涵养净化党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党风、政风的生动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和价值取向。“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涵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涤荡党内“痼疾”“顽症”,确保党始终成为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至关重要。首先,以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新时代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充斥着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诱惑与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因其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差而逐渐被腐蚀、被腐化,这严重威胁党的执政根基、弱化党的执政能力,进而阻碍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实质的宣传与弘扬,对伟大建党精神背后故事的挖掘与阐发,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先驱们身上的良好作风和优良品格,感悟他们的精神伟力,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奠定良好基础。其次,丰富完善选人用人标准。“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和接续奋斗,“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厚,蕴藏了党的优良品质和光荣传统,为新时代选拔任用肩负担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重任的党员干部提供参考标准。新时代选拔任命党员干部,要以是否坚定政治信仰、坚守远大理想、牢记初心使命、敢于拼搏斗争、忠党爱国为民等为重要考核标准,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夯实人才基础。

(四)精神武装: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不竭源泉。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发展,实现现代化强国梦,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源泉,充分汲取其精神养分,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首先,学习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理想的追求就是对真理的追求,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思想、人民群众观等哲学思想,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中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其次,了解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所展现出的共产党人对崇高理想不懈追求的拼搏与奋斗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早期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不懈奋斗精神、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顽强拼搏意志以及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崇高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了解先驱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感人事迹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坚定的理想指引前行的方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夯实前行的步伐。

同志们,伟大建党精神诞生于百余年前的建党实践,发展完善于党的百余年实践探索,其精神内涵已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和骨髓里,是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指引。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鼓舞和方法指导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接续发展,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新时代,我们更要深入研究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助力民族复兴千秋伟业。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标签:党课讲稿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