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者亲切关怀
社区是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结构的最基本单位,直接面对基层群众面大量广、多元复杂的实际需求。就目前而言,社区层面的服务资源、社会资源、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相对比较薄弱,亟需创造创新能链接资源、吸引资源进入社区服务体系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服务能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动员力,“社工+志愿”就是社区吸引资源、聚集资源、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志愿者谈话和给志愿服务组织回信中多次围绕志愿服务的根本问题,强调志愿服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们的社区工作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
一是指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定位。首先,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一文中提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2015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提到“城乡社区属于党同群众链接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7月20日在宁夏视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提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把基层夯实。我国的治理,基本单元在县(市、区),基层基础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2018年4月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巩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2019年7月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提到“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提到“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21年春节前夕在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讲话中提到“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
二是指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20日在《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一书中提到,“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在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2017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提到“创新社会治理,最终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要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18年在山东考察时讲到“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讲到“要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2020年9月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文中提到“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厢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提到“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化的基本单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的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3年5月21日,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回信时,总书记勉励到“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三是指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提到“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在2014年9月发布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一文中提到“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讲到“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2018年11月在《切实尊崇宪法,严格实施宪法》一文中提到“推动在城乡社会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讲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在2019年1月15日发布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一文中提到,“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材质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2020年5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讲到,“要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2021年8月24日,在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考察时强调“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2022年3月在《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一文中提到“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包括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我们的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明确了定位,点名了任务,同时也明确了解决办法,对于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做好基层治理尤其是社区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
从历次会议和相关文件,我们也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脉络,明确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先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志愿服务归党管的基本的原则,提出学雷锋活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联系起来,当时最早的时候只是成立了一个志愿服务工作的小组。2016年的时候,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提出加强志愿服务孵化培育,引导志愿服务组织规范运行管理,明确提出党对志愿服务的完全领导;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志愿服务制度化,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活动开展做出了系统规范,这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正式进入法治化管理阶段;随后,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活动,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到了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再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的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由此可见,加强党对志愿服务领域的全面领导是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工作方面最重要最显著的变化。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2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设立中央社会工作部,全面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由此也开始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重点提出健全志愿服务动员、供给、队伍组织、阵地、文化、支持保障六大体系,这是两办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重要文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们整体的志愿服务发展将有比较长的指导意义。
(三)志愿服务工作的历史地位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根本目标与不懈追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化、法治化建设,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系列重要讲话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为了谁、依靠谁、匹配谁的时代命题,不仅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对于志愿服务在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的基本定位和功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我国开启了“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转型的新历程,对社会治理主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化,为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的社会参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对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服务具有动员和促进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功能,与社会治理中的“共治”思想高度契合,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渐凸显,志愿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空间得以拓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呈现出深层次、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志愿服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要途径的同时,也是建设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
二、社工+志愿在本地的实践和探索
(一)**市志愿服务情况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文件出台,我们来看**的情况。全市现有实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万人,约占总人口比例的**%、现有志愿服务团队**个,志愿服务项目**个,全市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万小时,主要集中在扶贫助弱、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孝善敬老、未成年人关爱、应急救援等领域。全市性志愿服务项目有公益大联合互助项目、悦享童年志愿服务项目、爱心敬老公益项目等。从行政审批局了解的最新数据来看,我市现有民办非企业单位**家,社会团体**个。志愿服务平台广阔,资源丰富。
(二)社区志愿服务的服务情况
在志愿服务整体划转到社会工作部之后,中央社会工作部在广州召开的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工作部署推进会提出,要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与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结合这要求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看一下我们**的社区志愿服务情况。目前我是志愿服务尚处于兴起状态,“社工+志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和探索:
一是社区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社区书记带头链接各方资源,利用社区党群和小区配套公共资源,以空间兑换资源,用资源反哺居民,实现自我造血、自我服务。例如:我们的**社区打造的暖心微服务,就是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对接群红需求,通过召集像是磨剪刀的、修裤脚的社区能人在固定时间为社区群众提供实用贴心的服务。再比如说我们**社区就经常利用**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这里面就有像春雨志愿服务党支部、青年联盟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队伍,经常联合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各类活动,这些都是志愿服务活动的范畴。另一方面,这些我们的社区党组织自发链接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引入外面的志愿队伍进社区去开展志愿服务。比方说今年夏天我们**街道中心社联“幸福游园乐享盛夏”幸福游园会,无论是我们活动中提到的健康义诊、便民服务、文艺演出,我们的社区与青年联盟、家乡星等多家志愿服务队伍合作奉上了精彩的演出。
二是社区工作者或者网格员领头创办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很多网格员和社会工作者,会自己自发地组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说:**社区网格员创办的聚爱义工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就是利用闲暇时间召集志愿者,一起到社区去参加活动,比如说**社区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居民有学习传统文化想法,于是社区与和太极书院合办了社区传统文化培训基地,聘请专业老师进行课程指导,一方召集,一方服务,一方参与,共同致力促进社商居融合发展,效果显著。这其实就是“社工+志愿”的有力尝试。
三是通过项目形式开展志愿服务。现在我们很多社区为志愿服务队伍提供了便捷场所,我们的志愿队伍也是在了解居民需求基础上设计了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居民参与。例如:众城志愿服务中心就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暑假期间,社区联合志愿服务队举办的教育实践项目,以儿童自主学习为核心,通过动员孩子们团队协作,辅助完成各项工程任务,最大限度激发每一个孩子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工程思维。
四是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服务双报到”,通过机关党委党组织到所联系社区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在网格化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难题,实现资源下沉、服务下移、治理下移,释放服务群众力量。例如:中医医院医生志愿服务队到**社区开展中西医知识、医保报销等方面的知识宣讲;再比如说我们的在职党员**,业余时间自学萨克斯同时发挥个人特长,利用每周周末时间在**社区为居民讲授萨克斯演奏技巧,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五是动员群众自主领办志愿服务活动。也就是我们发动社区群众力量,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比如说**社区提出的“幸福百家宴”,借助3支社区团队,挖掘社区能人参与“幸福百家宴”筹备、组织、举办等各个环节,期间有爱心商户提供饮料、奖品等物资,社区居民各家自备宴席,既提升“百家宴”举办质量,也提高商户知名度,实现合作共赢。在一方面是鼓励社区居民骨干领办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说我们**社区相聚爱心志愿服务队伍的**,这位大姐开始的时候就是被动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来多年一直坚持志愿服务,后来得到社区大力支持,为他提供活动场所、链接资源。多年一直坚持扶贫济困类志愿活动,带动和影响了身边很多人一起加入活动。
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太多太多例子了,这些都属于志愿服务的有力实践,这些实践下一步需要我们更好的去整合、提炼,把这些规范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甚至说我们可以在原有活动基础上进行归纳,形成各社区志愿服务的典型案例,树典型。
(三)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社区志愿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能够忽视的问题:
一是项目化形式少。与志愿服务活动相比,志愿服务项目从理念、参与主体、管理方式、实施过程等方面都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率。我市志愿服务现在仅是1.0版本,多数仍停留在“活动”层面,形式单调,社区志愿服务往往就是捡垃圾、看望老人、文艺演出这种单一的项目,针对特定人群、专业事项、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不多。
二是服务不经常。我们很多活动缺少常规性、长效性、品牌性,往往举行一次就结束了,其实这样的活动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说贫困户、困难户捐一次款、慰问一次孤寡老人、残疾人、为社区拔一次草、打扫一次清洁,活动缺少连贯性。这个问题在我们这次第**届**市“双百计划”优秀社会工作人才评估工作中就格外突出,我们的很多社区工作者明明很优秀,也干了很多工作,但是材料报到**统一评审的时候,在与其他县市区的优秀材料进行对比的时候就能明显的感觉到,缺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课题研究等等,干的活不成体系,这就大大削弱了材料在市级层面的竞争力。如果大家对下一届“双百计划”或者其他评优有参与的想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开始规划项目了。
三是群众参与度低。自发自愿的氛围不浓,服务热情不高。我们现在社区志愿者大多数是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为主,其次是在离退休人员、学生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其中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其实日常组织了很多活动,很多都是志愿服务活动,但是群众参与少。此外志愿服务队伍缺少中青力量,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一部分原因是项目不够吸引人,很少有针对年轻人设计的志愿服务项目,我们志愿服务法人中坚力量没有发展起来。
四是活动范围较窄。往往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当前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卫生清洁、文体活动、助老助残、贫困帮扶、交通劝导、服务大型活动等方面,对居民多样化、差异化的志愿服务需求掌握不精准。比如,社区频繁开展的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居民需求度并不高,而居民大量需要的家电维修、幼儿托管、老人陪伴等志愿服务没有开展或开展频次太低,此外,我们社区组织的扶危济困活动有时候也会引起群众反感。其实我们的志愿活动可以非常多元化,比如说:“**义警”“红蚂蚁”关爱集卡车司机志愿服务,“百姓茬话会”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其实社区志愿服务不是单纯的活动而活动,只是为建设社区而自发性或者安排的活动与工作。
三、新形势下志愿服务的工作要求
6月6日,中央社会工作部部长吴汉圣出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工作部署推进会议时多次提到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中扩大群众参与、提升治理效率中的作用以及志愿服务扎根社区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在社区,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应当作为骨干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根据中央文件会议和广州会议精神,针对当前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注重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展。社区要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培养。一方面注重“量”的扩张,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规模。一是依托群众身边站点,发挥窗口单位作用,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志愿服务。二是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等领域志愿服务。三是着眼培育文明风尚,深入开展科普、文化、文艺、精神文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育健身、自然教育等志愿服务。四是是做好结对服务,聚焦百姓民生,积极组织济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卫生健康、支教助学、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持续开展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流浪救助、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五是推广菜单式服务,以“一老一小”、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采取个性化定制方式提供服务。推广菜单式服务,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另一方面是注重“质”的提升,提高志愿服务队伍素质。围绕社区工作设置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居民互帮互助、环境保护、化解邻里纠纷的文明岗、互助岗、环境岗和解纠岗,结合岗位要求健全志愿服务培训提升机制,定期组织志愿服务队伍进行培训,通过完善培训机制、设计培训课程、实施分层分类培训以及组织交流研讨,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工作者进行系统学习,推动志愿服务能力素质的提升。吸纳医疗、教育、心理、法律等专业人才,为志愿服务事业注入新活力,提供业支持和帮助,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对于关键领域志愿者坚持先培训再上岗,确保志愿者能胜任工作并提供高质量服务。定期组织交流研讨、项目展示等活动,促进志愿者相互学习和提高。
二是注重志愿服务参与主体的拓展。社区志愿服务“来不得半点虚的”。社区志愿服务要做实做细做好,就是要切实了解不同街道、不同社区群众多样化需求,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服务,可以针对不同目标人群设计志愿服务项目。
第一,充分利用好我们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更好地吸引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比如说,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七纺街道温泉北社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打造“公益一条街”,拓展群众需要的各类服务功能,有爱心妈妈关爱帮助各民族儿童的“阳光宝贝中心”,有对青少年介绍科技科普知识的“科普活动中心”,有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议事厅”,有休闲娱乐中传播思想理论的“文化活动中心”,还有志愿者服务中心、普惠合作社、老年活动中心、公益影院、爱心早餐岛等等。
第二,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者的参与——发挥知识与专长。我们社区可以网罗各个方向的能人达人专家,鼓励他们在服务中发挥专业特长、发挥聪明才智,为帮助社会人群做出奉献。比如河南省兰考县科协开展的“一懂两爱”志愿服务项目,招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志愿者,既有退休专家,也有中青年人才,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深入农村,为农村带来科技知识、农科技术,帮助农民生产致富,成效明显。
第三、鼓励社区居民志愿者主动领办志愿服务活动——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城市社区发展过程中,居民志愿者的参与和奉献非常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形态,我们要结合本社区的特色文化去设计活动,可以集思广益,发动居民自己想主题,吸引各种各样、志趣各异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目前一些南方城市流行“双楼栋长”,针对如何吸引中青年成为志愿者问题,社区党委征求居民的意见后,就设立“双楼长志愿者”制度,一位是退休老人做楼长志愿者,另一位鼓励中青年人才做楼长志愿者。老年楼长志愿者负责日常的联系和召集服务;中青年楼长志愿者工作日仅仅利用下班时间提供咨询服务、提供有效建议等等,节假日也带着孩子参加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这样,社区真正呈现全面参与、全员参与的局面。
第四、发动物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也就是我们提到的“红心物业”,党建引领物业公司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帮助群众改善生活。比如说有的党建引领“红心物业”,物业公司员工主动提出不收人工费,义务帮助居民安装和维修各类生活用品。表面上看,物业公司损失了维修的人工费,但是由于义务帮助居民、维修态度很好,居民每个月缴纳物业管理费就很主动、很积极。物业管理费收取的比例从原来的70%左右,上升到如今的90%以上。这样,“红色物业”的推进过程中,物业公司更加正常运行,服务水平逐渐提升。其实做好关爱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件件事情,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社区志愿服务才能够受欢迎、有发展。
第五、鼓励两企三新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新时代产生很多新业态,我们的新就业群体,也可以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新力量。要积极探索吸引新业态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也要积极探索发挥他们特长做出奉献的形式。比如说设立新就业群体之家,可以举办一系列新活动。再比如深圳市城的“骑侠公益”项目,招募快递小哥等做志愿者,在骑行途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发现急需救助的人群及时帮忙,为各类特殊需求的人士提供帮助等等。恰恰是因为滴滴司机、快递小哥、美团送餐人等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特别容易发现需求和问题,也能够及时参与救助和帮忙,就成为非常有积极作用的志愿者。
第六、让群众参与社区基层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活跃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是特别重要的,也是构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的基础。这样,激励社区志愿者吸引和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积极建言献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为此,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中,要创造更好的机制、更多的方式,为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贡献智慧力量提供便利,可以根据居民群众的类型不同、特长不同,精细分类、有序引导,吸引和激励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参与社区服务,就能够带来积极的变化。
第七、发挥党建引领“社工+志愿”工作机制作用,发挥社工的专业性和执行力。我们在坐的很多都考取了社工证,有的还是中、高级社工师,实际上我们的社会工作师是发挥专业特长,协调和组织志愿服务有效开展的重要力量。为此,要想把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者结合利用起来,第一,我们也要推动多种类型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促进专业社工帮助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开展服务,我们应当利用好我们的社工站,在招募志愿者参与服务,协调志愿组织开展服务方面,都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呈现积极的作用。第二、发挥志愿者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志愿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构建“党员+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机制中,最关键是要重视和发挥志愿者的爱心,真正有作为、有作用。比如银龄行动、爱心义演、健康义诊、爱心义剪,这些小小的服务,体现志愿者的大爱心。可见,志愿者的爱心奉献,不一定要“高大上”,不一定要“高精尖”,只要适应城乡群众和特殊群体的需求,一点一滴的关爱、一件一件的好事,都能够产生很好的效应。
三是注重志愿服务形式的拓展。社区党建、社区工作与社区志愿服务等,不论涉及哪个领域,不论设置哪些流程,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目标。因此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要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要准确把握群众急难愁盼,把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结合起来,优化服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便利化、精准化,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打造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项目。建立项目库,持续推出服务清单。加强全流程质效管理,做好效果评估,改进服务内容、实施方法。深化志服务关爱行动,持续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春雨工程、文艺进万家、智惠行动、运动促健康、巾帼志愿阳光行动、助残阳光行动、救在身边、银龄行动等,培育志愿服务品牌。
四是注重志愿服务能力的拓展。志愿服务能力素质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及工作者在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素养、群众感情、专业知识技能等多个方面,具备较高能力素质的志愿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从而提升服务质量。这要求我们的志愿者综合能力提高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公众对志愿服务的信任和支持。再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和社区综合治理水平,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志愿者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针对不同服务领域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组织实地考察交流等方式,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三是分层分类培训,根据志愿者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实施分层分类培训。以老带新,提高综合能力。四是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鼓励和支持社区能人成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组织,如环保志愿者组织、文化建设志愿组织、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组织、调节纠纷志愿服务组织等。这些组织将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服务活动,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
五是注重志愿服务阵地的拓展。第一,互联互动,增强志愿服务阵地的凝聚力。分层整合社区内志愿服务阵地,促进协同运行,打通横向布局。鼓励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公共资源,为志愿服务提供场所和条件。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及其他公共场所中配置志愿服务站点,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志愿服务站点,完善志愿服务站点体系建设。第二,激活功能,提升志愿服务阵地服务力。加强志愿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做到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设施,具备需求收集、项目发布、招募培训、活动组织、服务记录、宣传展示等功能,提供常态化服务。注重内涵式发展,丰富站点的精神内核、文化价值。鼓励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点的志愿服务站点。
四、下步社区志愿的工作安排
最后一个其实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社工+志愿”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举措,就是我们未来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的一个重点的工作任务。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资源,抓好三支队伍,突出四个重点,统筹多元融合。
(一)围绕坚持为民服务一个目标动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常态化动员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搭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合作平台。社区党组织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平台。通过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同时,鼓励社区党组织应当结合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我们目前社区应当拟定工作计划,每月至少组织一场主题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说前段时间我们在**社区,结合“挺”系列组织的左邻右里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就包含了以物易物、心理健康讲座等等,我们**社区完全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拓展开,一年12期,12个围绕促进邻里关系的主题活动,号召社区内部居民、党员和商户共同参与志愿服务,这就是我们的挺城特色了,其他社区也可以参照何种模式,有点及面的把活动拓展开。
(二)围绕资源挖掘和项目培育用好“两个资源”。我们社区党组织在活动过程中要着重注意资源链接,重点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共同推进社区治理。第一,发挥企业的作用,我们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通过资源互动、荣誉表彰等方式,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志愿服务纳入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体系,同时我们的社区也应当引导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第二,激发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的活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作为新兴社会力量,具有创新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等特点。我们的社会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新力量的作用,结合滴滴司机、外卖员这些新就业群体特点设计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提供空间、场地等资源支持,促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度融合。第三,用好网络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一方面发挥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网络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是志愿服务动员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的社区应当用好公众号,及时发布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网民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线上宣传、招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等方式吸引附近群众参与,同时结合线下活动和实践经验提升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此外,社区还应当着重注意项目培育,围绕社区党建和教育群众方面设计志愿服务项目。要判断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好不好,我们要看这个志愿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否明确、服务内容是否精准、实施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服务效果是否显著这四个方面,因此,我们在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的时候要注意:一是摸清群众需求,群众的需求有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之分,显性需求短期易见,容易感知,容易满足;隐性需求是现在还没发现但对群众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问题,它们长期隐性,不易发现,不易满足,影响面广。我们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除了要满足群众当下的急难愁需求外,还要运用专业方法满足群众的提升性需求,引领群众提升健康水平、教育水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可以从两个角度获得设计此类项目的思路,一方面是大量浏览先进典型活动评出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参赛项目,从中找到设计灵感;另一方面是阅读研究论文,从研究成果中寻找影响人口和社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此设计项目。二是明确服务对象。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要在需求调查的同时,明确面临此类问题的居民数量、基本状况,从中细分服务人群,选择服务对象。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社区党建以及公共服务不及,市场服务不足,群众急需等方面。此外,我们要了解到,志愿服务是以志愿者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的助人行为。确定服务内容和服务人群时,首先要看群众的困难是否能用服务的方式解决,选择那些必须用人的服务来解决问题的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而且这种服务是志愿者能够做到的。比如家电义务修理、义务理发、辅导功课、义诊等常见的志愿服务活动都是靠人亲自参加的。同时,我们社区工作者在牵头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的时候也要考虑自己可利用的资源,包括志愿者队伍、资金来源、专业技术、管理团队、社区关系等,用自己的所长开展服务,突出专业优势、资源,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制定项目目标和实施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的目标就是项目的预期成果,也就是项目能为服务对象带来的积极改变。我们社区志愿服务发起人在制定项目目标时可以先制定总目标,再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最后把子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行动。每个行动完成了,子目标就完成了;子目标完成了,总目标也就完成了。当然了,我们的实施计划包括负责人、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参与人数、所需资源等。在具体实施中要保证项目的进度和按时完成。四是提出实施方法,在设计项目时,要针对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提出适宜的解决办法。把服务过程流程化、标准化。招募专业志愿者或对普通志愿者进行技能培训。在组织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保障项目可持续性
(三)用好党员、群众骨干和社会组织“三支队伍”。一是用好党员队伍。一方面是发挥好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楼栋长,组织网格员、党员楼栋长逐一结对、定期探望独居老党员。选树好党员典型,广泛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围绕助人为乐、志愿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结合社区实际进行优秀推荐,定期邀请优秀党员代表分享心得体会,定期开展集体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另一方面用好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双报到”目前最关键的是要丰富“双报到”的形式、细化“双报到”的内容,让党员志愿者能够更好的发挥兴趣特长。我们社区在联系党员过程中可以结合我们的社区特色和在职党员志愿者的单位特色,让党员志愿者,与各种类型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合作,一起分析居民需求变化,一起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内容,一起观察志愿服务活动效果,一起推广志愿服务文化普及,不断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水平,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二是社区群众骨干,一方面我们要多维度观察并发掘培育居民骨干。可以通过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能力、参与次数、团队合作、服务热情、服务时间等多种维度进行观察并选择性培育为社区居民骨干。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维系与居民骨干的关系。通过为积极骨干建立档案,及时发现和表彰他们的优秀表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也可以组织骨干团建活动,建立居民骨干微信沟通群,方便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定期通过团建活动,加深彼此认识,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加强在服务中的协作能力,提升整个社区居民骨干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用好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其实就是各行业自律组织和资源整合平台,在推动本行业本领域志愿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社区可以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引导其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比如说前面我们提到,在孩子教育方面,一些社区联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协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入学适应”专题讲座。我们有**个社会团体,包含了各个领域,我们社区应当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
(四)结合《意见》要求突出志愿服务“四个重点”。一是加强志愿者培训与管理。志愿者是志愿服务项目的核心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包括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确保志愿者能够掌握必要的服务技能和知识。同时,还应建立志愿者管理制度,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确保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强化项目宣传与推广。项目宣传与推广是志愿服务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社交媒体、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等,加强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中国志愿服务网、志愿山东等平台,为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提供新的渠道和方式。三是深化日常服务,依托群众身边站点,发挥窗口单位作用,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志愿服务,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等领域志愿服务,着眼培育文明风尚,深入开展科普、文化、文艺、精神文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育健身、自然教育等志愿服务。四是做好结对服务,聚焦百姓民生,积极组织济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卫生健康、支教助学、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持续开展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流浪救助、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以“一老一小”、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采取个性化定制方式提供服务。推广菜单式服务,让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
(五)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统筹“多元融合”。一是创新社会动员方式,探索新型动员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社会动员方式已难以满足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积极探索新型动员模式如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等通过激励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可持续性。二是推动志愿服务普及化。志愿服务事业的普及化是实现“人人可为、处处可为”目标的关键所在。我们社区应加强对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形成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好的,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内容就这么多,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