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初心永驻使命相继——走进延安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今天,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延安这片红色圣地,重温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从伟大精神中汲取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力量。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首悠扬的信天游一响起,大家会想到“白羊肚手巾红腰带”“双手搂定宝塔山”吧。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这里开始,刚刚结束长征的红军,走向抗日前线;从这里开始,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烈焰,越烧越旺;也是从这里开始,一个年轻的政党进一步走向成熟。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党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今天,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重温延安精神丰富深厚的内涵,探寻延安沃土背后沉淀的品格与力量。
一、信仰伟力,前行者不惧路长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这首歌的名字叫《延安颂》,歌唱的就是庄严雄伟的古城——延安。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着一个响亮的口号“到延安去!”延安地处陕北高原,贫瘠、偏僻,当时只有3000多人口。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总计大约四万人,平均年龄二十岁左右,其中大学文化程度占19%,高中、初中文化占52%。为什么延安有这样大的魅力,让这些青年在大米和小米间毅然选择了小米,在安稳和跋涉间毅然选择了跋涉,在苟活与无畏间毅然选择了无畏呢?我们先来听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乐曲《保卫黄河》。在奔赴延安的青年中,就有《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和冼星海。亲眼目睹沿途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后,25岁的光未然在病床上只用五天时间就口述了四百行歌词。冼星海听到这样的诗句非常激动,仅用六天六夜就完成了曲谱。冼星海是广东人,酷爱甜食,在延安简陋的土窑里,昏黄的油灯下,他靠一碗光未然想方设法借来的二斤白糖,吃一撮白糖,谱一段曲子,直至作品完成。1939年春天,《黄河大合唱》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毛主席连声叫好,周总理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随后这首歌迅速唱到抗日前线,唱遍全中国,唱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最强音。有志青年向往延安的原因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旗帜,选择延安,就是选择坚持全面抗战;这里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奔赴延安,就是追随胜利曙光、追求美好理想!延安是一面旗帜,为泥淖中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起听一下《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正是唱出了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理想信念。最早到达陕北的外国记者斯诺这样描述抗大: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一家。毛主席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他鼓励抗大学员:“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抗大总校和分散在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分校,培养学员10万多人,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他们立下了卓越战功。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其中6位元帅、8位大将、26位上将、49位中将和129位少将都曾在抗大工作和学习过。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抗大、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等30多所学校,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我们党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了大批抗战人才。他们从延安奔赴前线,奔向硝烟滚滚的抗日战场。他们虽然远离中央遍布各方,但每一颗心都随着延安跳动。这首根据陕北民歌创作的《工农齐武装》就是当时战斗场景的真实写照。
长夜终有破晓时。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即解放区已有19块,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延安的13年里,我们党快速走向成熟,成为中国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统一。从落脚点到出发点,延安时期,我们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的前途命运。
延安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壮大,也见证着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大家知道,延安有一个地方叫“梁家河”,这里见证了青年习近平的成长与奋斗。1969年1月13日,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开启了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从孤独苦闷到坚定实干,渐渐地,他成了老乡口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家庭原因,习近平被扣上了“黑帮子弟”的帽子,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后,才成为共青团员,入党的希望更是渺茫。虽然入党申请屡遭拒绝,但习近平没有放弃努力。受到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习近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党的信仰。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赤子之心,百折不挠。群众的强烈要求和个人坚定的信念、出色的能力,1974年1月,习近平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份又一份被拒的入党申请书如同砥石,打磨着革命的信念,凸显了忠诚和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主席在多年后回忆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从延安到全中国,从战争年代到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绩、发生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共产党员信仰信念所在。新时代,党旗下凝聚着这样一群又一群人,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乡村振兴之路、抗击险情一线、改革强军征程……中国人民在党的引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贯通历史和现实,我们要学习延安时期全党服从中央,人民追随领袖的故事,更加深刻感悟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恢宏气魄、雄韬伟略,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信赖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我们要牢记领袖期望重托,深刻烙印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决做到在维护核心、听党指挥上标准更高,在报效祖国、履行使命上走在前列。
二、实事求是,实践中蕴藏真理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大量增加的新党员有效壮大了革命的力量,但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清理,为此,集中开展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至关重要。1941年至1942年,毛主席连续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重要讲演,一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展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它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根源上把全党从长期的教条主义束缚和对共产国际神圣化的迷信状态中解放出来,为抗日战争胜利,乃至在全中国范围内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政治基础。
1941年6月的一天,发生了一件轰动延安的事件——老乡骂了毛主席。原来,当时征粮队正在延川一户老百姓家收粮,老百姓家没有粮食,只有一个小瓦罐里装了一点口粮,结果被征粮队拿走了,这家的老乡很不高兴,恰好那段时间延川县的县长不幸遭雷击身亡,于是老乡就抱怨“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这下不得了了,有人就说这个老乡是反革命,必须抓起来枪毙。事情传到毛主席那里,了解原委后,毛主席说不仅不该抓这个人,还应该表扬他,是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群众产生不满情绪的症结就是负担过重。当时陕甘宁边区要征收20万石公粮,个别地区的缴纳比例甚至超过了总收成的35%。了解情况后,毛主席批评这种不顾群众承受能力的公粮征收做法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为此边区政府的多位领导先后做出了深刻检查。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以头版头条和大字标题的形式发布了边区公粮任务减为16万石的消息。这是中央和边区政府实事求是、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具体写照。整风运动让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还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
1943年,中央党校新礼堂落成,毛主席将亲笔题写的“实事求是”送给党校师生。从此,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这四个字,成为中央党校的校训,成为全党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历时三年多的延安整风,实现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的空前统一,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管用的主义。
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位于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这是我们党成立24年来,第一次在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礼堂召开代表大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盛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十二个红色大字,悬挂在礼堂最前方,烘托出鲜明的大会主题。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习近平总书记对七大的历史贡献作出了高度评价:“我们党形成了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这是当时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歌曲《绣金匾》,它唱出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拥戴毛主席最朴素真诚的心里话。
同样是在延安,青年习近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毛主席“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的号召。1974年,刚刚当选大队党支部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在办沼气。能否在梁家河也办沼气?他决心亲自去四川寻找答案。四十多天的实地考察归来,梁家河村成立了沼气试点。有人断言:“四川暖,延川冷,沼气过不了秦岭山。”但他始终相信,事实是最好的辩手,建好的池子会“说话”。果然三个月后,老乡们看到了沼气燃烧的火焰!这是延川县第一口试验成功的沼气池,也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不攻自破。这样的成功源自于习近平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难题,也源自于他平时的观察思考,更源自于他实事求是、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一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唯有实践,才能认识到实际;唯有实践,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不套用历史文献模板,不照抄国外现代化翻版,而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伟大社会革命之“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实事求是的意蕴更加深远。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国家、民族、人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进入新时代,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军队改革重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焕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伟大事业提供了重要动力。
贯通历史和现实,我们肩负着为党和国家鏖战科技前沿、争夺战略主动的神圣使命,更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赓续传承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把握时代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跨越发展,以锐意进取的大胆创新,换道领跑的追赶超越,谱写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三、人民江山,为民者民心所向
大家先来听一首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红军到达陕北后创作的一首歌曲,它反映了革命军人维护群众利益、令行禁止的纪律要求。提到为人民服务,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思德。张思德,十八岁参加红军,长征来到陕北,是中央警备团的一名战士,是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在执行烧炭任务时,炭窑倒塌,张思德不幸牺牲,生命定格在29岁。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会并发表重要演讲。他字字千钧地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给了所有人一种教育和震撼,那就是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哪怕再小,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都要全力以赴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努力追逐的方向。随后,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全面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郑重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了进去。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被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发扬和践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查民情、解民忧、顺民意上。1944年的一天,毛主席紧急通知当时的中共延安市委书记张汉武到他的办公室来。一见面主席就问:“你知不知道西川侯家沟两个村子的妇女为什么不生娃子?”张汉武如实回答:“不知道。”毛主席严肃地说:“市委书记连人民群众不生娃子的大事都不关心,算不上是人民的公仆。对于我们共产党来说,人民群众的疾苦绝不是什么小事!”毛主席指示张汉武查明原因,并迅速解决。经过调查,发现与当地饮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有关。在毛主席的亲自安排下,中央医院对饮水进行了彻底消毒并建起了防污染措施。侯家沟又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嬉闹声。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都道出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真谛,诠释了什么叫人民利益无小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体现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上。延安时期,我们党十分重视民主选举的广泛推行,当年的口号是“民主政治,选举第一”。为了动员不识字的老乡广泛参与选举,我们党使用了很多有创意的办法,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豆选法”:候选人排坐在长凳上,每人背后放一只碗,选举人领一粒黄豆,放在自己中意的候选人背后的碗里,最后得豆多者当选。“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是延安流行的民谣,真实反映了群众的心声,表达了百姓的意愿。民主用它最直接的方式,给庄稼汉蜕去了心灵上的老茧,为他们寻回了几乎忘却的尊严。
1940年2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群众集会上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区,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共产党为民服务的“延安作风”与国民党纸醉金迷的“西安作风”“重庆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1940年5月31日,陈嘉庚率华侨团来到延安。他一落地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延安气息。一顿饭,陈嘉庚吃的是毛主席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唯一的荤菜——一小盆鸡汤,还是用邻居老大娘送来的鸡做的;亲耳所闻“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50元者革职,500元者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而他在重庆,蒋介石招待他的一顿饭就用去了800银圆,所见所闻皆是“各处办事员多者百余人,少则数十人,月费各以万计,酒楼菜馆林立,一席百余元”。尽管蒋介石再三提醒陈嘉庚“切不可受共产党的欺骗”,但陈嘉庚还是感慨地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的这句话也深深地影响着插队时期的习近平。陕北老百姓把对中央红军的感情、对毛主席的感情拿来对待北京知青,甚至把知青们看成是毛主席的孩子。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不光是修沼气,群众需要什么,习近平就干什么,而且是踏踏实实地干。为了解决吃水困难,习近平带领村民打井,这口井至今仍是梁家河村民的水源;大队镰刀、锄头等劳动工具不足,就兴办铁业社,多打出来的铁具还能卖到供销社赚钱;耕地不够,就带大家打坝地;陆续办起来的还有缝纫社、磨坊、代销店、扫盲班……与群众一起苦、一块干,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不仅是习近平7年知青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他在之后每个岗位上的从政原则和价值取向。可以说,从走出窑洞的那天起,“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已经在他心中深深扎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新冠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指挥、亲临战疫一线,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清洁取暖、食品安全……老百姓的“小麻烦”成了总书记的关注点、改革的发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句话在互联网上刷屏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百余次提及“人民”二字,无论是发展、法治,还是生态、民生,不断兑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郑重承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我们党在奋斗中破解难题,在坚持中实现梦想,“我将无我”终是为了“不负人民”!
贯通历史和现实,我们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生动故事和精神风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点,赓续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四、敢于斗争,考验中迸发力量
1937年11月29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延安各界群众等候在延安机场,他们迎接的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王明等人。毛主席发表欢迎词,称苏联回来的同志是“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但十天后,王明就在“十二月会议”上抛出了“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活动限制在国民党允许的范围内等错误主张,指责党中央独立自主的正确方针。此外,王明还受蒋介石之邀,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前往武汉。期间,他擅自以中央名义对外发表宣言和意见,鼓吹“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主张,破坏党的组织纪律,把自己凌驾于党中央之上。虽然王明手里捧着共产国际的“尚方宝剑”,但他的错误观点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坚决抵制。这时期,毛主席总结历史教训,在延安的窑洞里先后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努力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1938年3月,中共中央派遣任弼时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详细汇报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1938年8月,王稼祥带回来了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明确表示,在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随即,中共中央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次全会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调,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为之后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首红歌在延安家喻户晓,唱出了陕北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烈拥护。
党内除了思想路线的斗争,还有反腐败的斗争。毛主席亲自修订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肖玉璧1933年参加革命,曾经战功赫赫,身负90多处弹痕和伤疤。1940年秋天,毛主席见到肖玉璧身体虚弱,就把自己的一份牛奶供应证转送给他。可是后来,肖玉璧竟然在担任税务局长期间,贪污公款3050元。陕甘宁边区法律规定,公职人员贪污公款500元以上者判处死刑,功过是非不能相互抵消。1942年1月,肖玉璧被依法执行枪决。干部是民众的公仆,要做廉洁奉公的模范,否则就是莠草,必须拔掉。
敢于斗争不光体现在内部,还体现在外部。1941年至1942年,陕北进入了最为艰苦的岁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军事摩擦和经济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延安经济极为困难,正如毛主席说的“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节流与开源的双向举措成为陕甘宁边区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党与人民共度时艰的必然选择。与恶劣的外部形势斗、与艰苦的自然环境斗,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大家熟悉的《军民大生产》这首歌,就是当时热火朝天劳动场景的真实再现。大生产运动规定,每个公职人员都参加生产劳动,开荒种地、纺纱纺线,因时因地制宜。所得劳动成果折算成小米,每人完成一半口粮任务后,多劳多得。毛泽东种菜、朱德织毛衣、周恩来纺纱,官兵一致、上下一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1年3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卫党中央”。经典红歌《南泥湾》传唱的就是八路军战士开垦荒地,把“烂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的动人故事,南泥湾由此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从没地方住、没粮食吃、没开荒工具,到粮食、经费全部自给,到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各类工厂,到向边区政府缴纳公粮一万石,仅用了三年时间。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从战争年代淬炼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百折不挠、攻坚克难,这其中就包括在梁家河的习近平。青年习近平在7年的知青岁月中,与环境斗争、与生活斗争、与思想斗争,闯过了“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从什么也不会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到后来皮肤变成“牛肉马皮”不怕咬,再糙的饭也能吃得香,缝衣服、缝被子不在话下,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和壮劳力,入党、担任党支部书记、完成思想上的蜕变与升华。闯“五关”是青年习近平直面挑战、勇于斗争的生动体现,就像多年后他说的:“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新时代,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要准备经受惊涛骇浪的考验,越需要发扬斗争精神。一方面,面对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擘画“一带一路”新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的“窑洞对”,即自我革命。我党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我们党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的坚实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二十大后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他又强调,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基础。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伟大梦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牢斗争意识,锻炼斗争本领,灵活斗争策略,提高斗争能力,以敢于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传承共产党人的斗争品格,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贯通历史和现实,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培塑舍我其谁的担当,强化严慎细实的作风,立起精益求精的标准,要有勇于自我革命的魄力,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在考验面前从容坦荡,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延安岁月,是百年党史中最为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篇章之一;延安精神,是我们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宝塔山到梁家河,“信仰伟力、实事求是、人民江山、敢于斗争”这些词语也许不能完全概括其丰富深厚的内涵,但我们通过这些,可以走进时代的洪流,聆听延安的故事,感受其旺盛的时代伟力。贯通历史和现实,奋进当下和未来。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心任务,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要求。越是靠近胜利彼岸,越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从延安红色沃土中汲取不竭动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踏上事业新征程,向着光辉未来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