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按照局党组工作安排,下面,我围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汇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这一主题,为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与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要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深入领会“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理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毫不动摇”有机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贯穿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何所谓“国退民进”“国进民退”都是错误命题,任何动摇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言行、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言行,都要坚决反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要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让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要素资源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完善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体制机制,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
(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利于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等功能,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造公平竞争环境,贯彻平等保护原则,精准制定实施各类支持政策,及时回应其关切和利益诉求,有利于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预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利于塑造产业链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合作、取长补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利于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加强自主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积极引导“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优质企业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中的中坚作用。同时,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决策部署
“两个毫不动摇”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多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验的科学总结。历史已经证明,“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企业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国有资本要围绕国资国企核心功能实现“三集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比如国防、军工、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行业和领域;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等领域集中,包括粮食、供水、供电、救灾应急、医疗卫生、防疫等领域;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产业。二是要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过程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都要交给市场。但是,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这只手,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失灵的时候。在市场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动态发布指引目录,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增强指引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适时开展效果评估,以此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三是要完善国有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国有企业的主责主业是指与企业的战略定位、核心功能、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相关,以及企业按照主责要求开展的主要经营业务。针对部分国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行为,党中央明确要求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厘清国有企业主责功能和主业标准,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主业。四是要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国家出资大格局还有较大的距离。今后,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功能特点,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更好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建立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本市场化流动机制,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五是要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用好政府这只手。针对我国部门间统筹协调不够、合力发挥不充分的现状,党委和政府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针对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结构优化调整的实施和成效的现状,党委和政府要分类完善国企考核体系。公益类国企,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国企,要围绕战略使命完善评价制度;竞争性国企应强化核心竞争力的考核,更加注重对增加值的核算,更全面地反映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二)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效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一是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从加强法治入手,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2024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意味着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已进入立法程序的重要阶段。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将以立法形式全面落实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二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8个方面,提出31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此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提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成绩卓异,比如华为的5G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腾讯的云服务技术、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等,均居全球领先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在科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三是完善竞争有序的政策环境。竞争有序的政策环境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增强民营企业发展韧性,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潜力。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主动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接续服务等要求,旨在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2024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联合发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旨在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维护行业协会商会会员及其他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健康发展。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的意见》,就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这些法规的出台,正是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积极回应,为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民营经济提质增效,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近年来,一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制度建设,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但也有一些民营企业或因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加大了因决策错误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或因产权结构单一,制约了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适应更加规范、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