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专题党课: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admin 2025-04-03 21:44:06 4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电脑)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照亮了前行道路。其中,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任务,在全会精神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盼。今天,我们围绕“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这一主题,深入学习交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共同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精准落实全会部署,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的、更为显著的成效,让乡村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农民的生活充满希望。

一、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下乡村振兴要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政策导向和切实可行的举措,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灯塔。全会着重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理念进一步凸显了“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在资源分配、政策支持等关键方面持续向农村倾斜,确保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稳步前行,不掉队、不落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和充足的资源支撑,让乡村发展的根基更加稳固。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全会提出了诸多具体且极具针对性的方向。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宅基地、集体资产等产权归属,这不仅是对农民财产权益的有力保护,更是为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让农村的每一份资源都能发挥最大价值,让农民的辛勤付出得到更多回报。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生产环节的补贴力度,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旨在全方位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加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让城市的优质资源如清泉般流入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乡村的特色资源也能更好地对接城市市场,实现城乡资源互补、协同发展,奏响城乡共同繁荣的乐章。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质量的公共服务,缩小城乡生活品质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家园。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与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其影响深远而持久。从历史角度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长期较高,农业农村的发展状况始终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在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农业农村发展困境、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从现实层面分析,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能够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不仅关乎农村居民的福祉,更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涵盖了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产业兴旺方面,要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渠道,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产业。在生态宜居方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污染治理,保护农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农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三)在乡风文明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社会氛围,让乡村充满文化的韵味。在治理有效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村民自治,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乡村社会稳定有序。在生活富裕方面,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障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权益,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问题与困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这些问题犹如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阻碍着乡村振兴的步伐。

(一)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占比较大,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农村地区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和特色农业发展不足,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企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难以发挥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开拓的优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生产中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农民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程度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障碍,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产业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待提高。

(二)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发展机会有限,就业岗位不足,工资待遇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和人才支撑。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这使得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文化娱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人才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往往选择离开农村。农村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与农村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农民素质提升缓慢,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要求。

(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有待改善,部分农村地区道路狭窄、路况差,交通不便,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也制约了农村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农村公路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公路网络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道路交通问题更为突出。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灌溉能力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代久远,设施损坏严重,缺乏有效的维护和更新,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在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面前,农村农业生产往往受到较大影响,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村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电力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全,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通信网络的不完善限制了农村电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和服务的发展,阻碍了农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四、坚持以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面对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产业兴旺方面。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带动能力。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形成“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人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农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培育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生态宜居方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分散式生态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条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加强农村生态景观建设,保护农村自然风貌和传统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乡风文明方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好农村历史文化遗产,如古村落、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民俗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如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培养农村文化人才,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四)治理有效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引导农民依法办事。

(五)生活富裕方面。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强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保障,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农村人才。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农村就业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

五、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作为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乡村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党员要带头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内涵,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入户宣传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宣传过程中,要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身边的事例,让群众真正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对自身生活的影响和带来的好处,凝聚起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共识,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二)带头示范,勇于担当。党员要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以身作则,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例如,某村党员干部带头种植特色水果,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水果的高产优质,并带动周边农户纷纷加入种植行列,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基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党员要带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带头做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党员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扬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和不良社会风气。

(三)服务群众,解决难题。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及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群众在产业发展、生活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例如,某村在推进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部分群众因土地征用问题存在疑虑,党员干部主动上门与群众沟通,宣传政策,耐心解释,最终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道路建设顺利进行。党员还要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关心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监督落实,确保成效。党员要发挥监督作用,对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和要求推进。要敢于较真碰硬,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加以解决。同时,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评估和考核,为科学评价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通过党员的监督落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走样、不变形,真正取得实效。

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标签:党课讲稿
内容底部广告位(电脑)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右侧广告位一(PC)
右侧广告位二(PC)

推荐文章

右侧广告位三(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