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交流材料:发挥区域共建优势 筑牢城市党建基石

admin 2025-02-21 18:14:07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近年来,**县主动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径,通过强化核心、优化职权、细化服务、量化资源,引导各领域党组织凝聚共识、融合发展、共建共赢,全力构建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的城市党建新格局、社会治理新模式、服务群众新体系,盘活了各领域党组织的资源力量,带动了各类群团组织,打造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崭新格局。

一、明确方向、高位统筹,明确区域化党建工作核心。

抓好党建光有一个区域化概念不行,**县着重抓好“工作体系、工作制度、工作平台”三要素建设,有效解决区域化党建谁是主体、怎么统筹、如何运作等基本问题。一是构建一核多元、互联互通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运行体系。按照“1+4+N”模式,充分发挥街道这“1”个核心作用,依托街道党建联席会、街道行政联合党委、驻街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和社区党组织“4”个抓手,统筹“N”个社区网格党支部、居民小组、志愿服务、文化文艺等基层组织力量,实现对党政群各领域网格化、全覆盖的联系,搭建起由单向发力变为联合驱动、封闭运行变为融合共建的区域化党建组织构架。二是构建权责统一、共治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制度基础。针对区域化党建实践中可能存在共识不够、统筹不力、运转不灵等问题,**县优化街道职权设置,取消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任务,将原有的市直部门考核街道、社区,变为街道对各部门及党员干部进行评价,驻街单位年度考核和干部提拔过程中实施街道意见“一票否决制”,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和综合管理权、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进一步提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同时,建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载体共创等机制,实现需求与民意自下而上传递、资源与力量自上而下汇集,保障整个工作体系有效运转。三是构建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区域化党建不能是属地的一厢情愿,而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为此,**县针对各街道党建要素不同、类型多样的特点,探索建立适应多元需求的党建工作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各类党员“8小时”外的动态跟踪管理和参与式教育;在河南街道、新兴街道试点推行“服务清单”制度,利用“供需菜单”网络平台,实现街区资源供给和服务需求有效衔接、各方资源的统筹共享;依托北山街道、进学街道志愿服务团队,统筹企业、商户及热心居民的力量,形成集各方优势开展党建服务的良好局面。

二、对接需求、重心下移,夯实区域化党建工作基础。

为解决以往统筹不利的组织缺陷,**县持续向下用力,加大基层党组织垂直领导的范围和力度,打通社会资源壁垒。一是强化人才支撑。持续开展机关干部服务基层工作,三年来累计选派113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街道、社区脱岗挂职。实施社区工作者公开选聘机制,215名大学生走进社区岗位。建立基层干部机关交流锻炼、社区工作者梯队培养、党务干部常态化培训“三项制度”,全力打造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干部队伍。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坚持将“真金白银”投入基层,按照每社区每年5万元标准设置区域化党建经费,使社区经费由每年15万元提升到20万元。依托非公党组织经费返还和市管党费支持拨付,保证各街道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3万元。三是抓阵地建设。集中打造1400平方米的**城市党员社区,在高新区和新兴工业区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的园区党员社区,在商务楼宇、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集中打造了欧尚家居党建服务中心、杨柳党群服务中心等党建阵地,为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互联互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跟踪问效、共商共治,激发区域化党建工作活力。

如何把区域内组织力量拧成一股绳?一是强化跟踪问效。将区域化党建开展情况作为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强化日常巡查督导,每季度召开城市党员工作汇报会,实施“双通报”制度,每年年底党建联席会轮值主席单位向市委党建领导小组汇报开展情况。二是收集民情民意。深化“四项清单”制度,实行州市直机关党组织、领导干部服务基层工作,对接千名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和企业,实现党组织与群众、社会企业的有效捆绑连接,切实解决了社会治理力量来源问题。三是发挥品牌效应。以创建“共产党员服务城”活动为契机,借助“民族团结”“军地共建”两大品牌战略,依托“社区党员文化月”“快乐**大舞台”“社区邻居节”“社区合唱节”等50余项特色载体,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四是坚持共商共治。依托每季度的党建联席会及居民议事厅,通过问需、问计、问责、问效实现区域内党政群各方的共同治理,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干的怎么样”“群众是否满意”问题。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