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近期,我县将迎来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此次天气过程可能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是当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具体工作进行部署,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一、强化责任担当,筑牢防范根基
(一)明确岗位责任,做到各司其职。一是梳理职责清单,确保权责清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职责进行全面梳理,制定详细的职责清单,明确每个岗位在各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例如,交通部门要细化到道路巡查、除雪除冰、交通疏导等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员;应急管理部门要明确应急物资调配、应急救援指挥等工作的责任人。通过清晰的职责划分,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开展。二是签订责任状,压实工作责任。为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防范应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状中要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完成时限以及责任追究等内容,使每一位责任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责任在肩,切实增强做好防范应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防范应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考核。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绩效评价、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以严格的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
(二)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一是树立危机意识,提前谋划部署。各级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在天气来临之前,要主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排查,提前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例如,农业部门要提前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工作,帮助养殖户加固畜禽圈舍;住建部门要对老旧房屋、建筑工地等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在防范应对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各级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交通拥堵、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导和处置,确保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三是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在防范应对工作结束后,要及时组织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防范应对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机制和措施,提高防范应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带头,发挥表率作用。一是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深入防范应对工作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交通枢纽、重点路段、重要设施等关键部位,领导干部要亲自坐镇指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防范应对工作中。二是建立领导包保制度,加强工作指导。为确保防范应对工作全覆盖、无死角,要建立领导包保制度,每位领导干部负责包保一个区域或一个领域的防范应对工作。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包保区域,了解工作情况,指导工作开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包保区域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三是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保障信息畅通。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领导在岗值班。带班领导要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同时,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及时、畅通,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优化协作配合,凝聚工作合力
(一)建立会商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一是定期召开会商会议,研判风险形势。气象、应急、交通、电力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每日召开会商会议,及时通报天气变化情况、道路状况、电力供应等信息,共同研判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通过会商会议,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工作不协调的情况。二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各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发布和获取相关信息,如气象预警信息、道路通行信息、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等,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同时,要加强对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在会商会议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对接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对于一些跨部门、跨领域的问题,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例如,在应对交通拥堵问题时,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采取联合执法、疏导分流等措施,确保道路畅通。
(二)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制定联动应急预案,明确协作流程。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制定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联动应急预案,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协作流程和责任分工。预案要涵盖应急响应、指挥协调、救援处置、物资保障等各个环节,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形成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二是开展联合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定期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联合演练,模拟各种突发事件场景,检验和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实战水平。通过演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要加强对演练成果的总结和评估,不断提高演练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协作配合。各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应急救援队伍要加强日常训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应急救援队伍要按照预案要求,迅速集结、协同作战,共同开展救援工作。同时,要加强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
(三)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闭环。一是明确协作任务,加强协同配合。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中,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协作任务,加强协同配合。例如,气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交通部门要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及时采取交通管制、除雪除冰等措施;电力部门要加强对电力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民政部门要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工作等。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闭环,确保防范应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工作。在防范应对工作中,要建立反馈机制,各部门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领导。相关部门和领导要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和方法,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道路除雪除冰工作中,如果发现除雪设备不足或除雪效果不佳,交通部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协调解决问题。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为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到位,要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部门的协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协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协作配合不力、影响防范应对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严肃批评和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总结过往经验,提升防范水平
(一)全面回顾梳理,挖掘关键信息。一是收集整理资料,构建经验数据库。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收集整理以往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相关资料,包括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工作记录、总结报告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完善的经验数据库,为后续的分析总结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分析成功案例,提炼有效做法。从经验数据库中筛选出应对工作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总结这些案例中在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协作配合、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提炼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例如,在以往的应对工作中,某些部门在应急物资调配方面的高效做法,可以在本次防范应对工作中借鉴推广。三是剖析失败教训,查找问题根源。对以往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例如,在某些地区曾经出现过因道路除雪不及时导致交通拥堵严重的情况,要分析是因为人员配备不足、设备老化、物资储备不够,还是因为工作协调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剖析失败教训,吸取经验,避免在本次防范应对工作中重蹈覆辙。
(二)分类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经验。一是按领域分类总结,制定针对性措施。根据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对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例如,在交通领域,总结如何做好道路巡查、除雪除冰、交通疏导等工作的经验;在电力领域,总结如何加强电力设施维护、保障电力供应的经验;在农业领域,总结如何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防寒保暖、畜禽养殖防护等工作的经验。针对每个领域的总结结果,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提高防范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二是按环节分类总结,完善工作流程。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划分为预警发布、应急响应、救援处置、恢复重建等不同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每个环节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工作流程。例如,在预警发布环节,要总结如何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应急响应环节,要总结如何提高响应速度和协同作战能力等。三是按阶段分类总结,把握工作重点。根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发展阶段,如前期准备阶段、灾害发生阶段、后期恢复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分类总结。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措施。例如,在前期准备阶段,要重点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人员培训、隐患排查等工作;在灾害发生阶段,要重点做好应急救援、抢险救灾、保障民生等工作;在后期恢复阶段,要重点做好设施修复、生产恢复、损失评估等工作。
(三)推广应用经验,持续改进工作。一是组织经验交流,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议、举办培训班等方式,组织各部门、各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经验交流。邀请在以往应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享经验,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防范应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鼓励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对学习到的经验进行创新和应用,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方法。二是将经验融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将总结提炼出的经验教训和有效做法融入到现有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应急预案中,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预案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同时,要加强对预案的宣传和培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熟悉预案内容,掌握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工作。以总结以往经验为契机,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和监督,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和方法。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我县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加强物资储备,保障应急需求
(一)科学规划储备,确保种类齐全。一是开展需求评估,制定储备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根据我县以往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气象形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对各类应急物资的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明确储备物资的种类、数量、规格等。储备物资要涵盖除雪除冰设备、防滑材料、保暖物资、食品药品、照明设备、发电设备等各个方面,确保能够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应急需求。二是优化储备布局,提高调配效率。考虑到我县的地理分布和人口密度等因素,优化应急物资的储备布局。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同时在偏远山区、易受灾地区设立前置储备点,确保应急物资能够及时调配到需要的地方。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物资的储备数量、存放位置、出入库情况等信息,提高物资调配的效率和准确性。三是定期更新物资,保证质量安全。应急物资的质量和有效期直接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效果。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定期检查和更新制度,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对过期、损坏的物资及时进行更换和补充。加强对物资采购、存储、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监管,确保储备物资的质量安全可靠。
(二)拓宽储备渠道,保障物资充足。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物资采购。县政府要加大对应急物资储备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确保应急物资的采购资金到位。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规范。同时,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确保采购的物资质量优良、价格合理。二是鼓励社会捐赠,丰富物资来源。积极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赠等方式参与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捐赠物资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社会捐赠的积极性。加强对社会捐赠物资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捐赠物资能够及时、合理地调配到需要的地方。三是建立协议储备,实现资源共享。与相关企业签订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合同,建立协议储备机制。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在紧急情况下,政府可以按照协议调用这些物资。通过协议储备,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应急物资的储备能力。
(三)强化物资管理,确保高效调配。一是建立管理制度,规范物资出入库。制定完善的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明确物资的入库、出库、保管、盘点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建立物资出入库登记台账,对物资的出入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做到账物相符。加强对物资保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物资保管安全、有序。二是加强物资调度,确保及时到位。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度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及时、合理地调配应急物资。成立应急物资调度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和协调物资的调配工作。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物资需求信息,确保物资能够第一时间调配到受灾地区和需要的地方。三是开展监督检查,保障物资安全。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对物资储备库和前置储备点进行检查,查看物资的储备数量、质量状况、保管情况等。对物资调配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物资调配公正、公平、合理。对在物资管理和调配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保障应急物资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同志们,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责任担当,优化协作配合,总结过往经验,加强物资储备,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度过这个难关,为XX县的发展和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