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副市长在2025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admin 2025-02-21 18:11:14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2025年XX市科技工作会议,旨在全面总结过往成绩,精准谋划未来发展,奋力推动我市科技事业迈向新高度。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科技委的统筹推动下,全市科技系统勇担使命、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的关键之年,我们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与使命。接下来,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过往,总结成绩强信心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成果丰。一是深化合作交流,校市院市携手共进。过去一年,我们积极推动校市、院市合作不断务实深化。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之间的深度对接,实现了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的高效共享。南开大学、XX大学等高校与众多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联合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为我市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推进实体运行,创新中心作用凸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XX中心的实体化运行,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该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在津布局了26个功能平台,涵盖了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多个重点领域。这些平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全方位服务,还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三是加强区域协作,技术交易蓬勃发展。我市积极推动京津冀区域技术交易市场的协同发展,与京冀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5%。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平台,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交易渠道。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了技术成果的流通和转化。

(二)园区建设,创新引领开新局。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助力园区加速发展。出台了促进天开园发展条例和“2.0版”支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这些政策涵盖了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本,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二是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园区服务效能。创新“选育诊融赛转”六项机制,通过精准筛选优质项目、专业培育创新企业、全面诊断发展问题、多元提供融资支持、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高效推动成果转化等一系列举措,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优化政务、科创、金融、商务、知识五类服务,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了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三是壮大企业规模,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天开园园区累计孵化、引进科技企业超2600家,17家核心区孵化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我们通过加强企业培育和引进工作,吸引了一批优质的科技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同时,我们还为企业提供了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创新突破,综合实力大提升。一是强化平台建设,提升创新策源能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实验室体系效能持续提升。新建了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我市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创新平台的管理和考核,推动平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聚焦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科技攻关取得系列重大新成果,基础原创成果持续涌现。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例如,在氧化镓半导体材料、CAR-T细胞药物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集成电路化学抛光装备等16项工业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三是培育创新企业,壮大企业创新底盘。创新型企业培育再上新台阶,企业底盘持续壮大。我们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万家、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45万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也大幅增长,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锚定目标,明确方向谋发展

(一)园区建设,打造一流创高地。一是明晰产业赛道,精准规划产业布局。今年,我们将出台天开园打造国内一流科创园区三年行动方案,高水平编制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深入研究国内外科创园区的发展趋势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市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拓展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格局。统筹“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布局,稳步拓展“多点”。按照“一区一特色、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有序推动创新资源密集区布点入局,年内将和平区和畅园1号楼、静海区团泊健康城相关区域等纳入“多点”。依托南开大学、XX大学校友会等资源,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置创新中心,探索在美国留学生密集的波士顿、旧金山等建设联络点,进一步拓展园区的发展空间,提升园区的影响力。三是引育壮大企业,提升园区发展质效。加大对园区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优质的科技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建立企业成长档案,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园区的整体发展质量。

(二)协同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一是深化校市院市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共用。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实现人才、技术、资源的共享共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我市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二是推动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持续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XX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完善中心的功能和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心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中心集聚。充分发挥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区域技术交易,促进成果流通转化。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技术交易市场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与京冀地区的技术交易合作。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交易平台,优化技术交易服务流程,提高技术交易的效率和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促进技术成果的流通和转化。

(三)创新融合,赋能产业促升级。一是建设创新联合体,贯通创新全链条。聚焦新能源、中医药和车联网等产业链,新建一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以龙头企业牵头,汇集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产业优势资源,贯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搭建—产业培育”全链条,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产业链聚集,提升产业链的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二是建强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重点企业建设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用好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和后补助等政策措施,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增长协同工作机制,合力支持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动石油化工、汽车等重点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行业创新水平。三是推动成果转化,实现创新价值落地。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发展路径,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创新价值的落地。

三、深化改革,优化生态激活力

(一)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强动力。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活力。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政策能够落到实处,让创新主体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二是推进项目管理,提高科研资金效益。深化科技项目管理改革,优化项目申报、评审、立项、验收等流程。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交易等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营造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人才队伍,汇聚英才强支撑。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力度。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的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方案,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创新人才来津工作。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提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的评价标准,注重人才的实际贡献和创新成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三)服务生态,优化环境促发展。一是优化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质量。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科技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等事项的网上办理,让企业和科研人员少跑腿。加强对政务服务的监督和考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完善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开发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强对科技企业的上市培育和辅导,推动更多的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三是加强中介服务,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培育一批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等服务,为企业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和考核,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四、强化保障,狠抓落实见成效

(一)加强领导,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将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科技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科技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科技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科技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和我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宣传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企业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投入,保障资金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保障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工作的财政投入,确保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引导社会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科技风险投资机制,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科技企业。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建立健全科技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科技资金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资金使用审批程序,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加强对科技项目的审计和验收,防止资金浪费和挪用。

(三)强化督查,确保任务落实。一是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工作督查。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督查机制,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对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对工作进展缓慢、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二是严格考核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科技工作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等挂钩,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对在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三是加强跟踪问效,推动问题解决。加强对科技工作的跟踪问效,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健全问题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企业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同志们,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市科技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提供强劲动力!

谢谢大家!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