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关于召开 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有关要求和局党组相关工作部署,我紧紧围绕本次民主生活会主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对照“四个带头”,全面深入查摆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逐项明确了下一步整改措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浮于表面。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对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新部署理解不深,未能有效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发展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书记关于本行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时,也存在学习滞后、领会不透彻的问题,在工作中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加强。二是政治敏锐性有待提升。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对潜在政治风险的洞察力。面对网络上有关单位的不实信息和负面言论,未能及时察觉并采取措施,导致信息传播,影响了单位形象。在日常工作中,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全面,未能及时化解一些思想矛盾,给单位政治生态带来隐患。三是党内政治生活不够规范。参加党内组织生活有时不够严肃认真,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没有真正触及深层次问题。例如在某次组织生活会上,对他人批评多为工作态度等表面问题,对自身问题剖析不深刻,没有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参加“三会一课”时,存在偶尔迟到的现象,对党内纪律和规矩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四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有差距。在落实党中央关于本行业的决策部署时,有时因本地实际困难,执行不够坚决。比如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中,虽制定了计划,但受技术人才短缺、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进展缓慢,未能达到预期的数字化应用指标。在落实行业标准化建设要求方面,部分下属单位存在抵触情绪,导致工作推进困难,未完全达到标准。
(二)在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一是党性修养有所滑坡。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逐渐放松了党性锻炼。在处理涉及部门利益分配问题时,有时未能坚守公平公正原则,更多考虑平衡关系,导致部分部门对分配结果不满,影响工作积极性。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缺乏主动担当的精神,存在畏难情绪,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纪律意识不够严实。虽能遵守党的纪律,但在细节上有漏洞。工作忙时会出现上班早退的情况。在廉洁纪律方面,对身边人员管理不够严格,存在廉政风险。如在项目合作中,因人情关系对合作方的资质审核不够严格,虽及时纠正,但反映出纪律意识的薄弱。在财务报销审核上,存在对部分票据审核不细致的问题。三是工作作风不够务实。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为应付考核,过于注重表面数据,忽视实际效果。例如在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时,培训方案详尽,但实际执行中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跟踪评估,导致培训质量不高。与干部职工沟通时,有时态度不够亲和,没有充分倾听他们的想法,对职工生活关心不足,影响了团队凝聚力。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够主动。在工作和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够深入。对待服务对象有时缺乏耐心,没有始终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在社会交往中,对一些不良现象没有及时制止,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影响了价值观的传播。
(三)在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一是担当意识不够强烈。面对复杂问题和矛盾,存在怕担责、怕得罪人的心态。例如在处理部门间的工作纠纷时,因涉及多方利益,协调难度大,没有积极主动解决,而是等待观望,导致问题拖延,影响工作进度。在推进业务改革中,对新出现的问题缺乏主动研究和解决的精神,依赖上级指示,影响了改革成效。二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工作中习惯于传统模式,缺乏创新思维。在推进业务智能化建设方面,虽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缺乏创新举措,仍依赖传统工作方式,导致智能化建设滞后,与先进单位差距较大。在探索业务多元化发展方面,没有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不敢大胆尝试,影响了单位的发展活力。三是政绩观存在偏差。工作中有时过于追求短期政绩,忽视长远发展。例如在开展项目建设时,为尽快出成果,过于注重项目外观和初期数据,忽视了项目的后期维护和可持续性,导致后期运营成本增加。在推动业务创新时,存在追求亮点工程的思想,对改革的实际效果考虑不足,一些创新措施难以持续推进。四是群众路线践行不到位。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在制定业务政策和服务标准时,征求群众意见不充分,导致部分政策与实际不符,执行困难。例如在调整工作流程时,没有充分考虑基层员工的操作难度,给员工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了工作效率。在员工福利保障方面,对员工需求了解不深入,提供的福利不够精准,没有真正做到想员工之所想。
(四)在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有力。作为党组织负责人,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识不够深刻,在工作中没有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虽制定了责任清单,但执行中存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具体的问题。对下属单位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检查机制,导致个别单位党建工作薄弱,出现违规问题。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对干部的日常监督不够严格,廉政考察不够全面。二是纪律教育缺乏深度。开展纪律教育形式单一,主要以集中学文件、看警示教育片为主,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例如在纪律教育月活动中,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干部职工对纪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纪律规定理解不深,工作中仍存在违规行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不够常态化,对苗头性问题发现不及时,未能做到防微杜渐。三是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不够精准。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时,存在把握不准确的问题。对第一种形态运用不经常,对干部日常监督不严格,发现干部工作纪律问题未及时提醒。对第二、三种形态运用有顾虑,担心处理过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存在处理偏软的情况。对违纪问题的处理警示作用不明显,对其他干部教育效果不佳。四是网络空间言行管理不够规范。对部分干部在网络空间的言行监管不力,没有及时组织学习网络规范,导致部分干部对网络言行的边界认识不清。个别干部在网络平台发布不当言论,影响单位形象。面对网络负面舆情,缺乏应对能力和经验,不能及时引导和回应,导致舆情发酵,给单位带来压力。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学习不够扎实。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将学习作为提升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二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往往是碎片化学习,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把握不准确,未能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三是学以致用的能力欠缺,没有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能有效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党性修养有所放松。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逐渐忽视了对党性修养的持续提升,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度和对人民的责任感有所淡化。在工作和生活中,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利益诱惑和困难挑战时,容易动摇党性原则,导致行为出现偏差。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运用不充分,对自身问题认识不足,整改不彻底,影响了党性修养的提升。
(三)宗旨意识不够牢固。在工作中没有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干部职工和群众的需求关注不够。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导致工作与群众期望存在差距。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思想,过于关注个人业绩和上级评价,忽视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没有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纪律规矩意识淡薄。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纪律规矩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对纪律规矩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一些具体规定和要求理解不透彻,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缺乏自律意识,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违反纪律规矩。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身作则、以上摔下,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支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员干部强化理论武装,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提高“政治三力”。坚持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学用“两张皮”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驰而不息转变作风,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把转变干部作风持之以恒推进下去,持续治理“低粗差”问题,以反面典型通报倒逼干部转变作风。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领分管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抓到底,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着力形成高效有序、闭环运行的工作链条,切实为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三)践行宗旨意识,强化为民服务。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行动上,以真情真心对待群众,服务群众,持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化“四下基层”,常态化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更好履行为民解难题、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