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弘扬伟大奋斗精神 激发建功新时代热情

admin 2024-10-13 17:31:19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同志们:

奋斗精神是人们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中孕育锻造的一种不畏艰险、敢于拼搏、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升华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支撑。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召唤新时代的奋斗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是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精神动力的现实要求。

一、爱国奋斗: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价值方向

奋斗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法则,但在对奋斗为了谁、为何而奋斗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有着本质的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价值取向,也提供了“为何而奋斗”的科学答案。

(一)爱国为民指引奋斗的价值方向

“奋斗为了谁”“为何而奋斗”是奋斗实践中必须直面的根本问题,爱国奋斗则是新时代奋斗精神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奋斗方向,这是新时代奋斗精神最鲜明的特质。爱国主义是指引奋斗的精神旗帜。古今中外,国家强盛下个体的幸福安宁,以及山河破碎时的生灵涂炭,从正反两方面有力论证了“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哪有家”这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惟有富强繁荣、和平安宁的国家,才能给个体的奋斗提供最坚实的依托、最有力的庇护。爱国主义由此成为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旗帜。在爱国主义旗帜之下,人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努力奋斗。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所以能够掀开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就在于她始终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当今世界,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支撑个体生存发展、庇护个体福祉利益的最有力屏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个人奋斗能否服务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个人奋斗能否成功的前提基础,也是评价个人奋斗的根本价值尺度。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人的“奋斗”不谈爱国,陷入对一己之私的狭隘追求,甚至陷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泥潭深坑。这些人的奋斗只对个人利益精打细算,对国家、集体的利益却漠不关心。脱离国家和社会谈个人奋斗,既是自私狭隘的,也是苍白空洞的,更是极其脆弱无力的。其自私狭隘之处在于,只局限于小我,看不到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看不到国家之于个体的庇护支撑,不想为国家发展付出个人努力而只想分享国家发展的红利、搭载国家发展的便车;其苍白空洞之处在于,脱离国家和社会支撑,切断个人奋斗与国家集体的关联,奋斗的社会内涵就会不断被“抽空”,即使侥幸得到所谓的“功成名就”,最后也往往陷入空虚迷茫,失去精神寄托;其脆弱无力之处在于,一旦将奋斗的全部动力寄托在一己之私、一己悲欢之上,将个人成功的果实系结在个人私利这棵弱不禁风的小树苗上,其奋斗将很难抵御人生风雨的侵袭,有夭折的风险,难逃失败的命运。因此,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指引个体奋斗的方向,将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上,既是个人奋斗跳出“一己悲欢”的正确答案,也是新时代奋斗精神不可或缺的价值指向。

(二)用奋斗实干践行爱国为民的价值追求

空谈爱国,不讲奋斗,爱国也会停留在朴素的情感抒发,止步于空洞的口号高调,成为缺乏真实性与现实性的“空中楼阁”。惟有奋斗实干,才能让爱国为民的价值追求落地生根。爱国是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灿烂文化最深层、最持久的朴素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不能通过奋斗的行动转化为报国之行,就会成为一种空洞无力的情绪、抽象无用的符码,难以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要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就必须将深沉的情感付诸实际的奋斗行动。古往今来所有的伟大爱国者,都是用实际行动,甚至用鲜血和生命来书写自己的爱国之情。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伫立着一座座爱国主义的丰碑。这一座座丰碑,正是用枪林弹雨中的浴血牺牲、艰难探索中的百折不挠、困境绝路中的创新创造浇筑而成。一言以蔽之,爱国者的丰碑,亦是奋斗者的丰碑,那些言行不一的口头爱国者,总会被历史淘汰。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也是要求每一个中国人必须为此而奋斗的共同事业。因此,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爱国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最高旗帜,奋斗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实践姿态和行动注脚。惟有积极进取的奋斗态度、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持之以恒的奋斗信念、顽强拼搏的奋斗行为,才能让爱国落地生根,强国蓝图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复兴梦想只有在奋斗中才能成真。

二、艰苦奋斗: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深厚底色

奋斗总是与艰难困苦联系在一起。如何正确看待奋斗中的艰难困苦,以何种精神状态面对奋斗中的困难挑战,是奋斗历程中必须直面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由此可见,艰苦奋斗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深厚底色,也是回答如何面对奋斗挑战的正确答案。

(一)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

“奋斗”和“艰辛”本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二者又有着如影随形、密不可分的关系。奋斗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艰辛则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客观阻力以及由此引发的身体和心理体验。没有艰辛无需奋斗,没有奋斗也不会产生艰辛体验。正是由于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往往将艰苦与奋斗合称为艰苦奋斗。

幸福来自奋斗,奋斗之路却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正是依靠战天斗地的奋斗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中国列强环伺,陷于亡国灭种的危境,中国人民不得不为存亡而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用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又用7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今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百余年奋斗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和风险挑战,也创造人间传奇无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定意义上,奇迹之为奇迹,就体现在奋斗者凭借坚韧意志征服巨大困难挑战的“非常”之举中。

奋斗精神的生成,孕育于与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搏击斗争之中。“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遇险即欲避,安得皆通逵。”面对险阻,是迎难而上还是“遇险即避”,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形成的是两种不同的结果。艰苦奋斗精神必然孕生于不畏艰险的奋斗实践中,成功的奇迹也一定依靠艰苦奋斗精神的强大支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艰苦创业史,是奋斗精神何以锻造生成的生动诠释。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星星之火到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政党,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今天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所以能够在苦难中铸就辉煌,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精神密码。

(二)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和担当。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或许会随时代变迁而有不同,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从不过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仍然需要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人出现“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也在社会上滋生蔓延。有的人贪图享受,热衷物质攀比,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贫穷时期不得已的选择,物质丰裕条件下再谈艰苦奋斗不合时宜;有的人鼓吹“躺赢”“躺平”“佛系”,踏实勤奋、努力上进反而被嘲讽为“卷王”;也有的人思想庸俗、精神空虚,热衷“拜庙”“上香”,从中寻找精神寄托。凡此种种,皆是物质丰裕条件下精神懈怠、思想退化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秉持爱国奋斗的价值追求,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既是担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自身精神修养、抵御不良思想侵袭、保持高尚精神追求、净化思想灵魂的重要途径。

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对于意志脆弱、思想懦弱者来说,艰难困苦是干事创业的“拦路石”,也是逃避妥协的“好理由”;对于奋斗者来说,艰难困苦却是建功立业的“铺路石”,也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苦难是一所通过苦人心志来磨砺意志、“曾益其所不能”的“特殊学校”。有人说,苦难不值得歌颂,确实如此。但也必须看到,只有辩证看待苦乐顺逆,才能保持精神上的定力,既不被苦难和逆境吓倒和压服,也不被享乐和顺境麻痹和腐蚀。在困顿逆境、挫折失败中奋起的精神定力并非天赋,更多来自奋斗实践中的精神淬炼和意志磨砺。一个承受不了艰苦的人,也往往难以抵御各种诱惑。惟有在艰苦奋斗中磨砺坚定意志、练就过人心性,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从容自信,坚定不移。

在艰苦奋斗中坚定信念。艰难困苦既是检验人们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试金石”,也是淬炼理想信念的“炼金炉”。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征程中,有的人艰苦奋斗矢志不渝,但也有人在艰难困苦中做了“逃兵”,还有人在糖衣炮弹前当了“俘虏”。究其根本,在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和平建设时期……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能否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都是检验一个人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重要标准。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正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奋斗品质、坚定理想信念的好机会。

三、创新奋斗: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崭新风貌

奋斗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境和瓶颈,使人陷入低效甚至无效奋斗的泥淖。如何突破困境和瓶颈,是坚持奋斗而不放弃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创新创造既是突破奋斗瓶颈的“捷径”,也赋予新时代奋斗精神以独特的时代风貌。

(一)创新是引领奋斗的强大动力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历史和实践表明,每一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社会变革,都极大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实现了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跃迁。世界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这既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实践,也是一场覆盖思想、科技、社会、制度等领域的伟大创新历程。这一历程浸透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辛奋斗的汗水,也彰显着中华民族自信自立、革故鼎新的创新智慧。在创新图强的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如果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还停留在仅仅依靠辛勤劳作的旧思维中,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为时代所抛弃。

奋斗实践是将创新意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也是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检验途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是否正确,取决于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最终能否通过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需要。因此,创新的观念和方法必须在奋斗实践中进行检验,才能真正发挥指导实践、改造实践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独立自主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和改革道路,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不迷信不盲从不僵化,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在实践中对创新理论进行检验和完善。弘扬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就要将创新和奋斗统一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以创新引领奋斗,以奋斗实现创新,在创新奋斗中走在时代前列。

(二)在改革创新实践中提升奋斗本领

弘扬创新奋斗精神,要把创新放在核心地位。“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能力深刻影响甚至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为此,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弘扬创新奋斗精神,要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奋斗本领。奋斗需要有勇气、能吃苦,但不等于盲目蛮干;奋斗需要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但不等于机械僵化、墨守成规。在奋斗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并不缺乏奋斗的决心勇气,也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他们的奋斗依然会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死循环”。时下为人们广为诟病的“内卷”,就是奋斗低效、无效的典型表征。在此状况下,采取更加努力、更加勤奋的传统方式很难摆脱困境,需要以新的视野、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打破困局。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创新才是奋斗实践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惟有创新才是突破奋斗困局的出路和“捷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弘扬锐意创新的奋斗精神,就要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奋斗本领,增强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信心勇气,树立突破陈规、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锻炼另辟蹊径、开辟赛道的创新能力,用创新奋斗的姿态勇敢投身时代的洪流。

四、团结奋斗: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力量汇聚

“奋斗依靠谁”,是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还是众志成城的集体力量,这是在奋斗征程中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团结汇聚更强大的奋斗力量,这是新时代奋斗精神对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回答。

(一)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

团结是突破个体局限的集体力量汇聚,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团结中还可以产生同心同力的乘数效应。与此相应,与团结相对的分裂,则不仅仅是对整体力量的简单相减,还会在离心离德中产生组织内耗,形成对组织力量的强大耗散。因此,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中华民族漫长悠久的文明史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史雄辩证明,团结奋斗是我们党和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团结奋斗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同抵抗外敌,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建立了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以说,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中国共产党把党的团结和统一看作“党的生命”,把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用严明的纪律、共同的理想把全党紧密团结起来,造就了一个强大有力、战无不胜的伟大政党。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在加强自身团结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把自己深深地扎在人民之中,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目标,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扫近代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局面,汇聚起亿万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可靠、最有力的奋斗。

(二)用团结奋斗汇聚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

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吹响了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号角。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是充满挑战的奋斗目标。

从外部环境看,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外部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仍面临许多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无论是抢抓发展的战略机遇,还是迎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都需要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的精诚团结。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弘扬新时代的团结奋斗精神,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激发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主体力量。“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含着团结奋斗的无穷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弘扬新时代的团结奋斗精神,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和攻坚克难的无穷智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证明,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就能战胜困难、开创奇迹。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弘扬新时代的团结奋斗精神,必须用共同目标来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团结起来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并用这个奋斗目标把中国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极大地激发和汇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爱国热情。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依靠共同的奋斗目标将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敌人,战胜了无数自然灾害,攻克了人类历史上最难攻克的贫困难题,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奇迹背后,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政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五、永久奋斗: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坚韧品格

奋斗能否一蹴而就,奋斗的终点在哪里?这是人们在奋斗实践中常常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奋斗取得一定成效,抑或遭遇瓶颈或挫折之际,有人就难免会因满足而止步,或因畏难而退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永久奋斗、奋斗到底既是对前述问题的科学回答,也是新时代奋斗精神应有的坚韧品格。

(一)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

何谓永久奋斗?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对此有生动而深刻的论述:“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奋斗到什么程度呢?要奋斗到五年,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甚至到六十年,七十年,总之一句话,要奋斗到死,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这种至死方休的永久奋斗精神,有其特定的指向,即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个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目标。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实现一个崇高的目标,不仅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而且需要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毅力。这是因为,一项事业之所以伟大,往往在于它所追求的目标高远宏大。目标越是高远宏大,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难度就越大,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当人们提出或是追问奋斗“终点站”时,往往意味着这可能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和易于实现的目标。我们之所以要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就是因为在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奋斗历程中,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这个宏大目标具有突出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永久奋斗,正是对于实现这一伟大奋斗目标所具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解答。

实现奋斗目标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集中体现为对奋斗韧性的考验。“一阵子”的奋斗容易,“一辈子”的坚持不易。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不是“一阵子”,也不是“一辈子”,而是需要漫长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是遥遥无期的坚守。在漫长而艰苦的奋斗历程中,有的人矢志不渝,虽九死其犹未悔。“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也有人因看不到光明的未来而丧失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甚至做了革命的逃兵,背叛自己的初心。而成功必定属于那些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奋斗者。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用锲而不舍的坚毅韧性和永久奋斗精神,换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用信仰信念信心筑牢永久奋斗的精神支撑

人们容易理解在为生存而奔走的革命战争年代必须顽强奋斗,而在物质生活条件丰裕的时代是否还需要接续奋斗、是否可以松口气享受享乐,往往有着思想分歧。一些人躺在功劳簿上沉湎过去,因为取得的成绩松弛懈怠,也有人在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斗志,丧失奋斗姿态。奋斗不易,跨越长时间刻度的终身奋斗更不易,跨越时代变迁的代际赓续奋斗难上加难。如何让永久奋斗的优良传统赓续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由此可见,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正是克服奋斗“脆性”、增强奋斗“韧性”,激励人们接续奋斗、永久奋斗最有力的支撑。用马克思主义信仰锻造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坚韧品格。马克思主义是穿越时空的普遍真理和科学信仰,因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坚定选择。“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坚定信念、勇于探索、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不懈奋斗史。”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和人民的事业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马克思主义信仰都犹如灯塔指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穿越迷雾,走向光明和胜利。也有人认为,共产主义虽然美好,但终其一生奋斗也难以实现,如此渺茫的理想没有坚守的意义,也由此丧失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动力。“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艰巨考验。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缴械投降。”只有真正树立起坚定信仰,才能在低谷中看到未来,在动摇时保持定力,在奋斗中保持坚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锻造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坚韧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开创性的事业。“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这其中的艰辛曲折可想而知。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艰难而漫长的奋斗过程尤其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和引领。面对新时代新变局中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有的人彷徨怀疑;面对新时代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有人开始懈怠。究其根本,都源于理想信念的动摇,从而出现奋斗动力消退、奋斗精神懈怠的危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才能以坚定信念增强永久奋斗的动力,锻造永久奋斗的韧劲。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锻造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坚韧品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终于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这个伟大梦想并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也不可能靠“躺平”躺出来,而要靠更为艰苦的奋斗去争取。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丰裕的时代。但是,物质条件好了也是把‘双刃剑’,容易滋生贪图安逸等不良习气。我注意到,在一些青年中,青春沾染了惰气、暮气、邪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穿越漫长岁月的历史接力跑,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奋力跑好自己这一棒,为下一代跑出好成绩。我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驰而不息、接续奋斗,崇高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标签:党课讲稿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