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问题,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和今后的时期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决定的历史意义,用好改革这一解决当下发展难题的“总钥匙”,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一、坚定改革信念,强化使命担当
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就必须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关键举措。改革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改革也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发展面临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凸显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通过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革,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二、提升改革能力,凝聚改革合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对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同时,要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勇于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深化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需要党员干部勇于探索,创新工作方法。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革路径和方法。
三是加强团结协作,形成改革合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要加强团结协作,形成改革合力。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服从改革大局,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共同推进改革。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积极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让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及时总结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示范引领,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取得成效。
三、坚守改革底线,确保改革方向正确
一是坚守政治底线,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守政治底线。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改革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得有任何违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为。
二是坚守法律底线,依法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坚守法律底线。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推进改革,不得违法违规操作。在制定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改革依法有序进行。
三是坚守廉洁底线,确保改革的公正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利益调整,党员干部要坚守廉洁底线,确保改革的公正性。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得利用改革之机谋取私利。要加强对改革过程的监督检查,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对改革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改革的实践中去。要坚定改革信念,提升改革能力,凝聚改革合力,坚守改革底线,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