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个很简单的话题:关于“远离酒驾”。先抛出两个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身边的亲友同学朋友酒驾被查处的事?你对酒后开车会付出什么代价、承担哪些后果清楚吗?我也来说说,我的表哥是一名交警,他查处过很多酒驾醉驾的违法行为,和我说过不止一次惨烈的事故,也给我看过部分执法现场的照片。从这些照片和视频来看,有的喝酒心虚、面红耳赤、闯关拒检,有的撒泼耍赖、下跪求饶、丑态毕露,还有的人车分离、人仰车翻、不省人事,家属赶到医院甚至最后一面都来不及见,教训十分惨痛。照片、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很强,令我感触很深。今天,根据计划安排,和大家聊聊“远离酒驾”这个话题。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道理虽简单,可摔倒的人前仆后继;“酒驾违法、醉驾入刑”,教训似警钟,但以身试法者屡禁不止,可以说“酒是百祸源、成本价更高”。对于酒后开车会付出什么代价、承担哪些后果,我们一起学一学法律规定、算一算违纪成本。
一、酒后驾车的后果你真的清楚吗?
(一)酒后驾车=自毁前程,政治代价非常大。对酒后驾驶人员,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给予警告至开除党籍处分。需要注意的是,对因醉酒驾驶被免予刑事处罚的党员,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二)酒后驾车=倾家荡产,经济代价非常大。“一次侥幸、万分不幸”。酒驾醉驾的经济成本,可能让你分分钟倾家荡产:①保险不赔。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商业险不予赔偿。酒驾未达到醉驾的,交强险可以赔偿;达到醉驾的,交强险仅垫付抢救费用,事后追偿,其他损失和费用不予赔偿。②巨额赔偿。酒驾醉驾发生交通事故,将加重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造成人员死亡的,要承担对死者家属的相关赔偿。2020年4月,哈尔滨一男子过量饮酒致死,家属将6名同饮者告上法庭,索赔135万余元,法院审理认为6人对死者醉酒没有尽到注意、提醒义务,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具有过错,应承担30%的赔偿责任,最终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损失近40万元。这顿酒不但喝丢了个人性命、家庭幸福,还喝丢了亲情友情,还要赔偿经济损失。酒驾醉驾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的,2022年的赔偿标准,赔偿金达100万元左右,加上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赔偿金额可达200-300万元,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大半生的收入总额,无异于倾家荡产。
(三)酒后驾车=钻进牢房,法律代价非常大。酒后驾车,你钻进的不是驾驶室,而是冷冰冰的牢房。酒驾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二次酒驾或醉酒后开车,即使不发生事故也会失去人身自由,面临最高15天的行政拘留或最高6个月拘役的刑事处罚。具体规定是怎么样?①酒驾(饮酒驾驶机动车)=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1000-2000元罚款+一次记满12分。②再次酒驾=10日以下拘留+1000-2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③醉驾(醉酒驾驶)=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④酒驾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身禁驾。我国刑法对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可按照涉嫌“危险驾驶罪”进行侦办,处拘役1至6个月,并处罚金。不难想到,只要是党员的,肯定要先开除党籍的,然后再追究刑事责任,拘役甚至判刑,代价沉重、教训惨痛。
(四)酒后驾车=全家遭殃,家庭社会代价非常大。醉驾行为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全家将为其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特别容易对家中未成年子女造成阴影。如果家长醉驾被判刑,犯罪记录伴随终生,子女报考公务员、上军警学校、入党等,政审时均受到限制。酒驾醉驾引发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伤残、身亡,导致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给受害人本人及其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也扰乱交通秩序、社会秩序,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良影响。我们大家都要牢记,酒驾醉驾害人害己害家庭,切莫因一念之差、逞一时之勇、后悔终生。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即使没有酒后开车的行为,也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的共同犯罪。在饮酒过程中,行为人明知驾驶人必须驾车出行,仍极力劝酒或威胁、刺激其饮酒,且饮酒后不给其找代驾的行为。行为人明知驾驶人饮酒,教唆、胁迫或命令驾驶人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车辆所有人明知借车人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出借给借用人的行为。
二、酒后驾车的法规你真的清楚吗?
(一)先来看党纪是怎样规定的
1.《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四十条规定:严重违纪、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党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①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②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③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第三十三条规定: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是公职人员的由监察机关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二)再来看下国家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于酒驾醉驾行为造成的不同社会后果,适用的定罪标准如下: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的,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饮酒对驾车的危害你真的清楚吗?
酒精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很大,经调查,饮酒后会引起驾驶员6种不良状态,这里简单梳理一下:
一是视觉出现障碍。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的外围视界可达180度,如果酒精含量超过0.08%(相当于喝1瓶500ml酒精浓度为5%的啤酒左右),驾驶员的视野就会缩小。在这种情况下,人已经不具备驾驶能力。至于醉酒的驾驶员,甚至只能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很小一部分,以至于根本看不清旁边的车辆或路障。
二是反应变得迟钝。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危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踏板的动作之间的反应时间一般为0.75秒。可是饮酒后,反应时间要增大两至三倍,慢了两秒左右。以车速60km/h为例,制动距离增加至45.83m,相当于4辆大客车首尾排列的长度。
三是触觉能力降低。饮酒后驾车,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手、脚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好比穿着防毒服、戴着防毒手套来干针线活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是判断能力下降。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常表现为“红灯停不住、绿灯开不走”的现象,或是出现追尾、越道、撞向护栏等情况。
五是变得膨胀自大。有句笑话说“喝酒前,我是东北的;喝酒后,东北是我的。”说的就是在酒精的刺激下,人会出现膨胀、自大,往往会高估计自己,对周围人劝告常不予理睬。喝醉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没有喝醉,陷入有能力驾车的盲目自信,对法纪的敬畏之心也抛之脑后。
六是荣易变得疲劳。饮酒后由于酒精的作用,80%人易出现肝留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困倦、打磕睡,表现为行驶不规范、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而引发交通事故。
四、远离酒驾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脑中崩紧“弦”,做到“三个严格”
一是要严格遵法。国家有关严禁违规喝酒和行车安全的法律法规,都是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用血的换训换来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特别是要牢记酒后驾驶机动车辆酒精含量达到20mg/ml就是酒驾、80mg/ml就是醉驾;通常成年人喝下150毫升啤酒或者1两白酒,血液酒精含量就会达到酒驾标准;喝下2瓶啤酒或者3两低度数白酒,血液酒精含量就会达到醉驾标准。二是要严格自律。很多人都知道,运动App“Keep”提倡的一句话就是:“自律即自由”。大家特别是在缺少组织监管的情况下,更要严格自律,严格自我约束、千万别放纵,千万不要让酒驾毁了家庭、坏了前程。三是要严格自省。一个经常自警自省的人不太容易犯错。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职责和身份是什么,经常想一想党的纪律要求是什么,经常想一想酒后驾车的危害和代价是什么,做到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人监督一个样。
(二)嘴上把好 “度”,牢记“四个妙招”
一是见招拆招,不能被激将。大家要坚决批驳过去那一套诸如“感情深、一口闷”“不喝酒、没朋友”,还有“身体好,酒量绝对差不了”等谬论,当受到诸如此类“激将法”时,要主动出击、旗帜鲜明表态:“酒与车不可兼得”“酒司令没什么了不起”“能喝不一定非要喝多”。做到“多倒酒,少喝酒,多吃菜,少讲话”,态度谦虚保守,甘当服务员,时刻保持清醒状态。二是巧舌如簧,要学会拒酒。比如:“开车不劝酒,才是真朋友”“若要人长久,开车不喝酒”“喝上一杯酒,驾车心发抖”等等。面对打感情牌的说辞,咱们可以用这样的拒酒词来回复:“感情好不好,不在酒上找”“感情深不深,不在酒上拼”“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只要感情确实有,喝了什么都是酒”等等。三是浑水摸鱼,看懂装不懂。开席饮酒时,主动亮白旗,并称近日自己身体极不舒服并服用过药物,他人见状便不敢再劝你饮酒;假装不懂酒桌上的礼仪、看不懂场面上的事,礼貌回应他人,但绝不主动出击,让别人都觉得无趣,自然就不为难你了。四是谦恭沉稳,绝不能劝酒。对长辈、领导应当“尊”,谦恭有礼、量力而行,不可盲目狂饮;对亲朋、好友应当“直”,聊天为主、喝酒为辅,减少“感情深、一口闷”;对同事、下级应当“稳”,话说到位、情表达到,绝不能劝酒。
(三)心中敬畏“法”,摒弃四种心理
一是摒弃“醉一回”的补偿心理。当前,各种工作交织,工作压力大,工作期间思想压力普遍较大,节假日回家后,自制力不强,补偿心理作祟,有的奢望“醉一回,要把在工作日没喝的给补回来”,有的追求“借酒消愁、不醉不归”,早就把法规纪律抛在了脑后,为问题和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二是“就一次”的侥幸心理。从历年来酒驾醉驾通报情况看,因侥幸心理而出现问题的占大多数。有的认为“查不到我”“就这一次”,有的认为自己走的是熟路,路上没有交警查酒驾;明知有危险也要冒险一试,结果因为侥幸带来不幸。三是“我能行”的逞强心理。有的认为自己驾龄长、技术好,喝两杯酒不算什么,“看我的”“不用代驾”;有的认为夜深人静的,距离不长,路上又没什么车,“我可以”“放心吧”,结果出了事才追悔莫及。四是“没出事”的无知心理。有的无知无畏,认为“不出事就没事”,又没造成什么后果,只有能保证自己安全就行,又没造成什么社会危害,应该问题不大。殊不知等出了事,就一切都晚了,而且法律可不是个人认为“问题不大”就不追究的。
同志们!口感好的美酒,是源自于它的绵柔长久、醇香回味;幸福的人生,在于其知足常乐、细水长流。如果缺了健康和生命,再好的酒、再幸福的家庭,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你酒后准备坐入驾驶室时,时常想一想“酒字旁边三点水,点点都是泪”,时常想一想“酒和救是谐音字,酒喝多了会威胁到性命”。从我做起,拒绝酒驾,莫让酒驾毁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