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党课:从长征精神中体悟纪律威力

admin 2025-02-21 17:25:11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概括长征精神时,其中一条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和铭记这部伟大史诗中关于纪律严明的篇章。

一、在长征历程中探究严守纪律的作用

政治纪律——“跟着走”的方向标。邓小平同志的女儿毛毛曾好奇地问他:“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同志用了他一贯的简明方式回答:“跟着走!”。跟着走,是跟着党中央的路线方针走。一个“跟”字,明确了跟的方向,是跟着中央的正确路线走,是跟着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央走。听党指挥,怎么体现,体现在对上级命令的执行。这里说说瞿秋白,192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曾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共领袖之一,在党内很高的威望。长征前,瞿秋白并不知道中央决定突围转移的战略意图。直到出发前他才得知这一消息,他当即表示要和大部队一同前往,但是当时决定长征时是由中央“三人团”决定,中央决定瞿秋白同志留守在苏区开展游击战,瞿秋白最后服从了组织决定,后来在苏区开展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不幸被敌人逮捕,英勇牺牲。

组织纪律——“打不散”的粘合剂。长征是在党内“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实行错误的军事方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关头被迫作出的抉择。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不顾敌强我弱实际,先是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企图御于苏区之外;继而转为保守主义,与敌人进行阵地防御战,使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不断缩小。中华苏维埃政府首府江西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1万余人,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红军在长征中之所以能杀出重围、征服千难万险,与大家视纪律高于生命的观念和严守纪律不含糊的态度密不可分。严守纪律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范着红军的一言一行,啃树皮、煮皮带、吃白雪的事迹展现了共产党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强大的组织纪律性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尤其要提到的,是在百年党史中,有一次会议被评价为“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就是长征途中,党在生死攸关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4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使广大官兵高度凝聚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

战场纪律——“少胜多”的动力源。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胜利结束,历时两年,纵横15个省,爬过20多座山脉,走过600公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30多条河流,打过400多场战斗,总行程约2.5万里。曾经有人统计,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4名官兵献出生命,日均行军达74里……这样的恶劣环境,没有严格的战场纪律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提到长征途中严明的纪律,不得不说一个叫贺敏仁的,大家猜一下他是谁?(贺子珍的弟弟,毛泽东的小舅子)当时红军部队进驻藏民区,贺敏仁当时饿了好几天了,他听说山上有座喇嘛庙,就悄悄上去找吃的,到了之后发现门口写着“红军战士严禁入内”,他不想白跑一趟就进去了,当时藏民受到国民党的反动宣传都出逃了,庙里没有人也没有什么吃的,地上撒落了一些铜钱,他心想这是他在地上捡的不违反纪律,下山了还可以跟老百姓买东西吃,就捡了大约一百多个回去了,没有不透风的墙,下山之后就被举报了,团里立即上报了师里,师政委考虑到他身份特殊就给毛主席发电报请示,因为电报要好几天才能收到,师里怕时间久了影响扩大,就果断下令处决了,后来毛主席得知后说了一句话“红军就应该有铁的纪律,我们应该用红军铁的纪律来要求自己的亲人!”我们知道“四渡赤水”,除了毛主席用兵如神之外,红军将士们如脑使臂、如臂使指的纪律也是分不开的。还有三过夹金山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团,1935年6月,中央红军大部队开始翻越夹金山,红五军团37团在长征途中担任后卫掩护,在团长李屏仁、政委谢良的率领下,在盐井坪附近构筑工事,打退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7月1日,军委电令以红四方面军的一个团来接替37团完成警戒,37团继续北上,战士们得知消息后兴奋异常,随即经过70里急行军到达夹金山脚下,夹金山终年积雪,海拔4000多米,爬山的过程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是历经艰险7月2日黄昏翻过了夹金山,将士们高呼“再见了,夹金山”。正当大家想休整一下时,接到了上级的电令,大家均以为是要休整后继续北上,可电报中却写道“为保卫毛主席、党中央及掩护一、四方面军休整,你们应立即返回夹金山南,在至盐井坪一线坚守阵地,继续阻击敌人。”短短几十字,简短易读,但是团长政委很犯难,他们担心的是将士们思想能否做通,能否理解任务的重要性,命令传达后37团的广大红军指战员不仅没有丝毫抵触情绪,而纷纷表示“坚决完成任务”,很幸运的是国民党军害怕遭到红军埋伏,一直没有前进,当时在盐井坪布好的阵地还是空着的,一直就这样敌人不敢进攻,37团也不出去迎敌,坚守了一个星期,全团无一伤亡,为大部队赢得了时间。这时又接到命令,要求37团翻过夹金山经达维到懋功待命,将士们又一次翻越夹金山,于是就有了37团10天3次翻越雪山的奇迹,也为红军胜利会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长征途中,也有个别部队出现纪律松弛,也出现过一些不良现象,红军都及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长征中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进行正反两方面教育,出版了唯一一份报纸《红星》,其中记载几起违反军纪遭处决的案例,其中记载着这样的案例“有一个电话队指导员李元明任职六个月,一贯消极,不执行上级指示,使电话队发生逃兵的现象,手下有两个兵要去投敌,他得知后任其逃跑,后李元明被执行了枪决;还有就是到处乱拿群众的布匹、鸡蛋等,造成群众对红军的仇恨,也被公审枪决。”

群众纪律——“大团结”的发酵粉。“红军纪律最严明……”这是在长征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传唱的歌曲。长征途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不得侵占群众利益,不得与群众发生纠纷等规定,特别是沿途注意与少数名族同胞的关系。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川西大凉山后,遇到了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围攻。武器被夺走,士兵被打伤,甚至连身上的军装也被抢走。红军战士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赢得了彝胞们的信任。后来,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按照彝族风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我果基约达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去。”5月22日,彝海见证了红军长征史上伟大的一幕。结盟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进行。从此,一面“中国红军彝民沽鸡支队”的旗帜开始在大凉山深处飘动……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小叶丹与红军结盟进行报复和迫害,逼迫他交出1.2万两白银和120头母羊。但小叶丹宁肯倾家荡产,也不愿交出队旗。他将旗帜珍藏在背篼下特制的夹层里随身携带,还叮嘱妻子:“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红旗,将来交给红军。”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部族武装伏击不幸身亡。1950年5月,西康省解放后,小叶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把“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献给了政府。如今,这面旗帜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除此之外,受红军影响,少数民族群众纷纷参加革命的队伍,成立了丹巴“藏民独立师”、六盘山地区“回民独立师”等少数民族队伍,他们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对标先辈中查究纪律不严的现象

让我们把思绪从对长征的追忆中拉回来,对标自警,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现象需要警惕。

一是“无所谓”的心态。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既不想要奖励表彰,也不打算提拔晋升,只是想安安静静做个美男子,纪律这根弦松一点没关系;有的受不良风气影响,动不动喊“躺平”,认为放松一下又何妨。在这种思想下,上网看文章、刷短视频时,感觉一些灰色段子,看一些无所谓,不点赞不转发又有什么影响。殊不知无所谓的久了,在大数据背景下,软件推送的类似作品也渐渐多起来,长此以往,价值观会受到影响,理想信念也有发生动摇的危险。

二是“无人知”的侥幸。春节期间,某个单位值班人员擅自离岗处理私事,刚好遇到上级电话抽查和“四不两直”,结果被通报,个人也受到了组织处理,不实的工作作风就反映了平时不良的作风。这不是倒霉,是思想麻痹、作风松散的必然后果。认为“就一次”,不会暴漏,这种侥幸心理是要不得的。

三是“他也在”的借口。前段时间,我们有的同志被通报被批评,问及原因时,说看别的同事也这么做过,认为没事。这就是所谓的电影院效应、闯红灯效应,是从众心理容易造成的群体违纪。这在违规饮酒、违规使用手机方面体现较多。尤其是在场有比自己职务高的,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这都不是事,是事也就痛一会儿”。可是,这样的结果,是对单位带来负面影响,个人也更大概率的受到纪律的惩罚。

四是“护犊子”的纵容。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热点,说一个小孩踢坏电影院屏幕,面临18万赔偿。孩子太小,算不了故意损坏财物犯罪,但是民事赔偿少不了的,这都得由监护人来付。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下属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被人指出来还无原则的维护。纵容自己,是对个人不负责任。纵容下属,是对他人不负责任,也是对单位不负责。

五是“乱举报”的举动。跟上一个是两种极端。写信给上级,是对本级的不信任。事情被调查,还是要转到我们手上。如果逐级反映了,我们没有处理或者没有答复,那无话可说。可是,有时候都不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的组织纪律是层层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越级,所以,不要忽略前提,有些事还是先向上一级反映一下,这是对组织的信任,也是对自己负责。

六是“擦边球”的试探。有的同志常在违纪的边缘试探,认为大错不犯就没事。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今天的小错,不加约束,长此以往,就会量变引起质变,陷入违纪违法的深渊。

七是“摔破罐”的放纵。有的同志因为某一次犯错,或者一时失意。不是加以改正、奋起直追,而是认为已经这样了,破罐破摔吧。殊不知,我们的原则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从来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某件事而否定整体。可以说,打倒自己的,只有本人。

三、在重启征程中继承严守纪律的作风

自觉养成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好习惯。具体来说,就是要严格把住“四条线”。

一要编密自律的防线。大凡错误的铸成,都是由于平时的疏忽和放纵所积累起来的,必须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慎初慎微慎独。①慎初,就是要在面对“第一次”诱惑的时候把持住自己,守住原则的底线。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尝试,就会出现第二次的默认、第三次的麻木,第四次的顺其自然、心安理得,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走上不归路。所以在诱惑面前,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时刻警惕“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肩负的责任,把好第一道关口、坚守第一道防线,坚决不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傻事。②慎微,就是要慎小事、守小节,做到防微杜渐。小事小节是一个人品德的反映,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人,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要遵循“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原则,注意从日常小事上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和习惯,从小节入手端正人品操守,从细微之处提升精神境界。只有在每件小事、每个小节上保持高度自觉,才能不断思想上不正确、不健康的东西,锤炼高尚的道德情操。③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单独处事的时候要非常谨慎,能够自我约束和规范言行,审慎地对待欲望和诱惑,在别人看不到、听不见的地方也要事事注意。一个人在集体中工作生活,如果萌发了某些不良念头,由于有监督,一般来说还可以得到克制和消除。但在无人监督而又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仍能够规规矩矩,就很不容易。越是远离集体、远离领导、远离同事,越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绷紧纪律这个弦;越是没人监督,越要十分谨慎,高度警惕,处处用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在单位和在社会一个样,在公开场合和私下一个样,有人在和无人在场一个样。

二要标高忠诚的上线。理想信念坚定,才能不移其志、不改其心、不忘其本,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应该做到“三真”:①真信。现在“伪忠诚”“亚忠诚”“相对忠诚”“有条件忠诚”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嘴上讲马列、心里敬鬼神,嘴上讲真理、心里想金钱,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等。我们要的忠诚是指,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②真学。思想的问题,要靠思想的武器来解决。我们应该坚持深学深思深悟,把功夫下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既搞清是什么,又弄清为什么,以此换脑筋明是非、强党性固信念,使行为要求建立在高度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之上。③真爱。工作中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干事必须有我”的状态,跑好自己这一棒,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手的山芋,遇到矛盾不绕、面对困难不躲、解决问题不拖,大刀阔斧、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干成事、有所为。

三要划出笃行的底线。遵循底线才能保持良性运转。当前,我认为我们需要做到“三个管住”:①管住网,就是严格遵守上网规定,不在网上发帖、跟帖、发表涉政不当言论。坚决做到不在电话中谈论敏感事项,不用手机传播内部消息。②管住嘴,就是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不对上级的决策指示说三道四、乱发牢骚、乱讲怪话,自觉屏蔽小道消息、政治谣言。③管住行,就是不该干的不干,尤其是违规饮酒和违规驾车,同志们不要图一时之快。另外,与人交往要慎重,牢记交往之中有政治、交友之中有纪律,树立健康的交际观,把住交友底线,切忌不讲分寸造成“底线”失守。

四要压实监管的硬线。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恪尽职守,不能回避问题,更不能上交矛盾。只有真正挺纪在前,才是对同志们最大的爱护。一定要把严紧硬的功夫下在平时、用在经常,善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旦发现“有异常”“不对劲”,要及时弄清情况,跟进提醒纠正。平时有人管、有人教,出现苗头有人拦、有人拉,发生问题有人纠、有人治,才不至于犯大错。要牢记,“红脸出汗”比“处分出丑”好得多,有错早改比晚改好得多,听骂声比听哭声好得多,当老实人比当两面人好得多,主动负责比被动问责好得多。习近平总书记讲,在执行纪律上要更加细化,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层层设防、时时提醒,对问题严重的,就要“打手板”、敲警钟,该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该纪律处分的纪律处分。实践证明,守住党纪的“最后一道防线”就能守住党员的“幸福线”“生命线”。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坚持挺纪在前、执纪如铁,尽最大努力把错误遏制在萌芽。

标签:党课讲稿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