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思考”,就是理清头绪,找出规律,形成逻辑的一个过程。公文写作时没有思路,就是因为在下笔前缺乏充分“思考”,因此,我们往往会出现4个“不知”的茫然:
一是不知如何理顺事件内因关系;
二是不知如何找出事物的共性特点与规律;
三是不知如何转换视角寻找破题切口;
四是不知如何形成严而有序的逻辑思维。
破解“不知”难题,重点在于学会如何“思考”,并从“思考”中寻找到落笔“思路”。
01跳出材料,站在大局来思考
关于如何跳出眼界局限,国外实验室做过一个测试。他们将测试者带进一间封闭实验室内,让他们快速环顾室内一周,并且记住有多少件物品是红色的。测试者看完以后,被要求闭上眼睛,说出屋子里有多少件绿色物品。测试结果中,很少有人能记得屋子里还有绿色物品存在。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诱导集中在红色的物品上,使得人对其他颜色视而不见。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它告诉我们,人类思维常常会受外界元素干扰,当我们被潜意识操控后,会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放在某个特定信号上,从而忽略真实意图或重点。
我们写作没有思路,多半也是陷入了同样的思想泥潭。注意力往往被局限在日常具体任务上、常规性思维上、领导具体要求上。此时,自我迷茫会导致我们感到“无话可写”“无从下手”。
跳出材料看全局,是解决写作无思路的有效办法之一。看全局,应当如此看:
1.看共性。找共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归纳提炼的过程,更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当我们写作找不到思路时,尝试把主题涉及到的所有事件、素材集中汇总,以列表格的方式,对汇总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共性特征,找出潜在规律,最终形成观点。这些观点,也就是下笔时的思路。
2.看重点。找重点,其实就是“过筛子”。把一个阶段、一个年度的工作,按照经常性、专项性、阶段性、临时性、年度性、规划性特征进行分类,从中找出哪些是上级重视的,哪些是领导经常提及的,哪些是展示单位特色的,哪些是成绩显著的……从而区分重点工作与一般性工作。我们筛选重点工作的过程,就是对材料构思的过程,我们能从中轻易获得写作思路与观点。
3.看特性。分析事件,既要找共性,还要找特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德.波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对我们写作缺乏思路非常有帮助。德.波诺要求学生三分钟找出公共汽车取消所有座位的利弊,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纵观全局的能力。结果,有的学生们列出了八九条意见,甚至有人列出十几条优点(包括某些并不那么明显的优点,比如说“汽车将会更便宜和更容易维修”),同时至少列出了两至三条缺点(比如,下班很累却没办法坐下来休息等问题)。
学生们找优缺点的过程,就是找事物特性的过程。写材料没有思路时,不妨针对某项主题找找特点、亮点、闪光点,全面分析利弊、优长,找出与其他日常工作或现象的异同,从而启迪写作方向与思路。
02拉出清单,立足问题来思考
公文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因此,拉出问题清单,从中寻找写作思路,是很多成熟“笔杆子”常用方法。
拉问题清单,需要把握几个原则:
1.群众原则。群众是政策与制度最直接的执行者和最末端的受众。群众反映的现象与观点,往往最接近真实与真相。因此,当我们着手一个材料时,先不要急于下笔,应先到群众中做针对性调研,从群众反馈的问题清单中,寻求材料下笔的突破口,这样的材料往往最能符合领导意图与群众心意。
2.领导原则。领导是一个单位或一项活动的引领者。领导提出的问题,应当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公文写作者着墨重点与思路源头。因而,写作者要当好“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收集领导意见与指示,关键时刻从领导集中反映的问题与观点中明确材料的方向与定位,从而确定写作思路的展开方向。
3.制度原则。我们常说“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现实是我们缺少这种水平,怎么办?其实,我们发现不了问题,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缺乏“参照物”。没有准确的标准做参考,怎会发现问题呢?我们迷茫,就是因为不知从哪里找到正确的“参照物”。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判断事件的对与错、好与坏,就应当以制度为参照标准。确立以制度为参照标准,查找问题就顺理成章,形成写作思路也就水到渠成。
03明确目的,用逻辑树来思考
当前,思维导图在网络上非常流行,很多人都怀着崇拜心理跟风学习。思维导图,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个信息进入大脑,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
思维导图一说,在公文写作之初,已成为“老笔头”们常用写作方法了,只不过大家更喜欢称之为“逻辑树”,就是以材料“主题”为树根,以“提纲”为树干,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枝叶,整个“逻辑树”,就是我们写作的思路与文章的骨架,树越枝繁叶茂,逻辑思维就越精细越有条理。
那么,建立“逻辑树”应把握什么原则呢?
1.注重简明简练。公文以简为美。我们建立逻辑树时,常常会遵循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无论是查找或分析问题,我们都应注重简单精练的原则,不要事无俱细,更不能画蛇添足,要紧紧围绕大局、制度、要求展开,尽量一条线通到底,一条道走到头。
2.注重解决问题。逻辑树要紧紧围绕主题中心展开,以解决问题作为根本任务与出发点。比如写一篇推介会的材料,就要注重从需求方推广“商品”的优势、特点、性能、功用,以及政策环境、政治优势、扶持力度、适用范围等。只要紧紧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线,就能理出写作方向与思路。
3.注重务实严谨。建立逻辑树虽然是纸上功夫,很多思路思想来源于空想,但这些“空想”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绝不是脱离实际的“遐想”。逻辑树的每一个枝叶,都要紧密结合实例与现象,并且环环相扣,前后衔接严密。只有坚持务实求实原则,整个逻辑树才有真实性与实用性,否则,按照逻辑树写的文章,必将是一篇空洞无物的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