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两位朋友问我关于事业编调任公务员的事。
一位是年轻驻村干部,事业编副科非实职,挂职有一段时间了。现在乡镇要提拔年轻干部入班子。目前,他自己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所以非常愁。如果离开驻村,又怕以后没机会。如果呆在村里,又怕耽误派出单位里的提拔机会没了。
一位是机关单位下属事业单位的年轻干部,想争取提拔为区管事业编副科,以后再找机会调任。但目前竞争对手有好几位。自己不知道该怎么争取,也是愁。
其实,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正如很多中年干部,拼了好几年,接近提拔的瓶颈期。
究竟是继续拼,还是躺平,环顾四周,看不到出路,茫然不知所措。
像事业编调任公务员这种事情,一般动静很大。
既要组织部门、编办的同意,又要单位一把手的同意,当然还要单位集体决策。
所以,仅仅等待观望,或想着怎么走业务路线搞内卷,注定是越想越忧愁。
既然如此,要怎么破局?
机关公务员的提拔,尚且可以拼拼能力。
但是,调任不行,调任关键还是人脉。
因为这个阶段,拼业务、拼担当,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我认真地看了两位读者的履历,俩人都是能独当一面、任劳任怨、实干苦干的人。
在业务和实干上,其实已经足够了。甚至,比他们的竞争对手都要优秀。
但在调任上,他们都没有得到太多的消息。
这也说明,他们缺少人脉。过去对人脉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现在面对窘况,轮到了补课的时候。
那么,究竟怎么开拓人脉,才能让自己能够在调任上获得转机?
很多时候,我们大概知道哪些人能够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和支持。
但是,要接近这些人并获得信任,是极为不易的一件事。
至于如何搭建人脉,让贵人帮忙,今天我给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第一,人脉链条。
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接触调任关键人,但是,在你和关键人之间,隐隐约约包含人际关系链条。
比如,这是一个链条:
你的分管领导、一把手、县区组织部门的领导。
比如,这又是另外一个链条:
你的朋友、某市直单位领导、县区部门领导、县区组织部门领导。
我们要对这些潜在的关系链条,进行可行性研究,找出调任的突破口和可行路径。
如前述的年轻驻村干部,或许,他的突破口,就是乡镇的一把手。
因为他驻村,有很多机会跟乡镇一把手接触。
找乡镇一把手汇报工作和沟通,才是他搭建人脉链的正确打开方式。
乡镇一把手的推荐,或许就是他调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关键推力。
第二,长线投资。
人脉的链接,如同信任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人脉是耗散性结构,需要持续投入时间资源和各种资源,才能把人脉的弱联系变成强关联。
所以,很少存在一蹴而就的人脉。
即使调任机会迫在眉睫,如果人脉还不成熟,那么,依然得不到关键力量的帮助。
因此,人脉工作,要做在平时、做在日常。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前述两位年轻干部,为什么感觉到竞争对手的强势,因为别人的人脉工作,做的更早。
第三,试错思维。
人脉建设,失败是正常,成功是偶然。
因为人脉链条的搭建,偶然干预因素太多。
而且更重要的是,关键人脉资源的争夺非常激烈。
如果人脉投入得不到回报,也不要气馁。
等待一段时间,择机再尝试尝试,看看能否找到新的路径。
总之,调任需要一定的能量。在关键阶段,需要得到关键人的信任和支持。
所以,要把重心放到人脉建设上来,唯有如此,才能迎来转机。
这也提醒我们,在单位里,业务和人脉不可偏废,务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作者:湾区费曼
来源:湾区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