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公文写作的“道”与“术”

admin 2021-03-07 12:01:01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如何写好公文,因为学识见识、经历阅历、感悟体悟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方法,正所谓“文无定法,贵在得法”。关于公文写作,我比较赞同宋代陆游的一句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公文说白了就是做事,做事与做人相通,做人要德才兼备,做事要道术相济。 

一、公文写作之“道” 

道是本、是体,决定的是方向。写好公文首先得解决好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第一,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为什么写、为谁写、写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某某是搞材料的,听者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羡慕,认为肯定是有才情、有水平、有能力,受到领导器重的“笔杆子”,前程似锦;一种是同情,估计思想、身体、时间都不能自主,整天埋头于方寸之间“爬格子”,身不由己。其实,写公文个中滋味苦乐自知,说“苦”,是苦在过程,“白加黑”“5+2”,熬夜失眠家常菜,脱发败顶寻常见;说“乐”,是乐在结果,领导微微一笑,大会小会一读,同行同仁一夸,就一扫连日来的疲倦和压抑。 

当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不想写也不愿写,但在机关特别是党办工作,不写行不行?肯定不行。既然没有选择,就要把心态调整好,让自己安心、舒心。要看到,写材料固然是为领导写、为单位写,但同时也是为自己写、为前途写。一方面,通过高质量的文稿可以展现能力和水平,从而赢得同事尊重,体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从写到写好,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学习、厚积薄发的过程,何况写好了之后不仅能成为领导离不开的“外挂脑”,也可以在一方小天地里唱一出属于自己的“样板戏”。 

第二,要认准一条“道路”:就是如何从会写、能写,到善写、写好

如果用这一句话形容公文写作,我觉得“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寻常最奇崛”再恰当不过。要想把公文写好、写出彩,写得领导认可、同事认同、内行认识,“自古华山一条路”,这就要“坐得住”。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有一副对联,叫“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是做学问的态度,引申到公文写作上同样恰当。许多同道中人谈到,刚入行的时候大家是“齐步走”,到后来慢慢变成“排队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坐得住”。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情寸功”,耐得住清寂,受得了折腾,吃得了苦闷,积沙成塔方才熟能生巧。所谓的天才并非完全是天资高人一等,更多的是持续不懈努力,没有人生来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的人之所以能做到信手拈来、倚马可待,都是长期学习、积累、沉淀的结果,就像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说的就是这个理。诚然,如果天资聪慧、悟性较高,具备人们常说的“灵气”,则可以事半功倍,但勤学、善思、多动手必不可少。 

第三,要修炼一种“道行”:就是如何涵养素质、提升能力、做到内外兼修

为什么同样是接受一项任务,有的人一下子就能抓住关键要害抽丝剥茧,而有的人则长吁短叹、抓耳挠腮、焦头烂额也没理清头绪?主要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胸中有数、一个是心里没底,说到底还是道行不够,需要加强自我修炼。 

要想写好公文,首要的是加强学习,广泛涉猎各类经典著作和前沿知识,特别是面对网络时代浩渺如烟、浩瀚如海的信息量,要学会去粗求精、吹沙见金,浅白的泛泛浏览、晦涩的不求甚解,急用的固图吞枣、常备的精研深究,新生的窥其门道、经典的反复揣摩,努力做到得其门而入、悟其道而出,不断厚植理论底蕴、拓宽思维眼界。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社会的“无字之书”通常能教给我们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经验。有句话叫“经历远比经验更为重要”,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挂职锻炼、返乡省亲、调查研究等一切机会,亲手获取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素材,亲身体验同甘苦、共患难、齐奋斗的激情,亲自解剖矛盾困难、典型案例、先进经验等“麻雀”,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能鲜活灵动、直抵人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弱项,有道是“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这就要求文字工作的同志在一起要善于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另外,树立自信也至关重要,有了自信,很多问题都可以兵来将挡、迎刃而解:缺乏自信,做什么都诚惶诚恐、束手束脚。公文写作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专才基础上的通才最好,不是通才成为专才也不错,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二、公文写作之“术” 

术是表、是形,关注的是方法。解决好思想问题后就是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 

第一,用好战术。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对从事公文写作的人来说,这个“敌人”就是文稿任务。针对什么样的文稿,采取什么样的战术,一定要做到胸中有丘壑。接到一篇文稿后,首先就要作出一个基本判断:文稿的重要性如何?这决定着我们要投入的人力、精力。我们常说,党办无小事,所有的文稿都重要,但还是要排一排轻重缓急,要不然“眉毛胡子一把抓”,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就得不偿失了。如何界定文稿的重要性,这主要取决于我们服务的领导,比如,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是在什么样的场合讲、参加的都有哪些人?把这几个关节点搞清楚,总体上就会有个预判:大概要花多长时间、要用多少人手、分成几个部分,哪些重点需要突出、哪些要素不能缺漏,等等,想明白了再动手。 

比如,曾经接到一个交流材料,要求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政治能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等方面内容发言,如果简单按照三部分拆分,交叉较多、很难操作,经过大家集体讨论,最后把一、二部分合并,原来的第三部分作为第二部分,增加自身建设作为第三部分,框架确定后,又统筹相关处室力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得到领导肯定。 

第二,掌握技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公文写作不仅对文字功底的要求高,对“时、度、效”等技巧的掌握也非常重要,只有搞清楚谁来讲、哪种场合讲、讲给谁听、预期什么效果,才能有的放矢、贴船下篱。 

“谁来讲”,就是要分清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领导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关注重点是什么,不能千人一面、一稿通用;“哪种场合讲”,就是要分清是大型会议还是小型活动、工作汇报还是动员部署、坐着讲还是站着讲,场合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讲话的重量和分量;“讲给谁听”,就是要分清受众群体,是上级领导还是基层干部,是工农兵还是工青妇,对象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文风迥异;“预期什么效果”,就是要分清是鼓舞士气、提振信心,还是激励担当、狠抓落实,是凝聚力量、团结奋进,还是体现关怀、温情满满,这些都对文稿写作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我们一人一策、一文一法、逐个突破。 

当大家对“时、度、效”都有了一定把握后,建议多尝试自我突破,多些原创意识,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他人,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或许可以赢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收获不一样的成功。 

第三,体现艺术。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好的文章亦是如此,布局的恢弘大气、思想的启迪引导、逻辑的缜密严谨、观点的新额独特、语言的优雅韵趣、节奏的简洁明快,等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整体架构上,要充分考量用稿领导的个性特征,思维特点、逻辑特色售文章标题上,主旨鲜明能达到画龙点时的效来。比如,工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主标题“奋力奏响新时代劳动最强音”,就让人感觉响亮大气、继锵有力,给人以提神聚气、开拓奋进的力量。 

——在观点提炼上,要简明扼要,能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比如,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上提出的“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留过去时”,语言虽然比较朴实,但观点鲜明、意蕴深刻、契合实际,所以领导在不少场合反复提及。 

——在语言驾驭上,要通过句式的巧妙变化、金句的灵活运用,使文气得以绵延、文采得以增色。比如,“残疾人事业是播洒人间真情、体现人性温暖、闪耀人道光辉的崇高事业”、“当创客不当看客,当弄潮儿不当守成者”,等等。 

——在现场融合上,要充分照顾到讲话者的身份和场合、受众,把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浑然一体。比如,去年10月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开幕时,考虑到4月份启动时已经有过致辞,所以开头就以“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应景切人,表达收获的喜悦,以在这样一个“竟逐梦想、梦想成真的新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引领的新时代”“充满机遇、机遇共享的新时代”,激发三地青年激情奋斗之火,携手创事业、创青春、创未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可以说,公文写作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但有三点很重要:一要多写初稿。这是把握意图、占有资料、提炼观点的第一关,更是新手人门、打牢根基、达到“手熟尔”的必经阶段。二要参与改稿。这是博采众长、持续提升的终南捷径,多经历几次改稿推稿的历练,无形中可以缩短从生手到熟手的周期。三要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一篇洋洋洒洒的万字雄文,仅为一些标点、别字、语法等“苍蝇”所累,实为不值。最后,与大家共勉一句话:公文之中有政治,宁可不出彩,也绝不能出丑。

作者:翰林君

标签:老秘论道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