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深入学习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肩负的重要使命。今天,在全市第七个宪法宣传周即将启动之际,我们齐聚一堂,深入学习宪法精神,探讨其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深远意义与实践要求。下面,我讲几点体会。
一、宪法精神的内涵与核心价值
宪法精神是宪法的灵魂所在,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一)人民主权原则
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确立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宪法精神的基石。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确保国家权力的行使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都要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二)法治原则
宪法是法治的基础和核心,确立了国家的法治秩序。法治原则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是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改革决策要有法律依据,改革措施要于法有据,改革过程要依法进行,确保改革在法治框架内有序推进。我们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同时,要加强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坚持法治原则,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使改革在法治的护航下稳步前行。
(三)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为了防止权力腐败和滥用,宪法确立了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不同部分,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形成权力制衡的格局。同时,宪法还规定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通过各种监督渠道,如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确保国家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权力结构和运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更加需要强化权力制约与监督。我们要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明确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加强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权力任性和异化,保障改革举措的有效实施和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基本人权保障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重要价值目标。宪法规定了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这些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保障人权放在重要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待遇,让人民群众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情况下都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就业创业扶持,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人权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宪法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宪法精神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明确的价值导向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为改革提供法治引领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为改革提供了基本的法治框架和准则。改革的目标、任务、措施等都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和法律规定,不能突破宪法的底线。例如,在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依据宪法关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定,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等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保市场经济活动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进行。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要遵循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规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宪法的法治引领作用,使改革能够在稳定的法治秩序下有序推进,避免改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为改革凝聚社会共识
宪法精神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价值追求。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目标方向,从而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通过宪法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了解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明白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宪法精神也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共同的话语基础和价值准则。在改革过程中,各方面利益关系复杂多样,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分歧。以宪法精神为指引,能够促使各方在法治框架内理性表达诉求、协商解决问题,凝聚起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强大合力。例如,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依据宪法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定,通过广泛宣传和协商,让广大劳动者和企业经营者等各方面理解改革的目的是要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从而形成改革的共识和动力,推动改革顺利实施。
(三)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治体制框架,这些制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在宪法框架内,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对各项制度进行细化和完善,使制度更加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例如,在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依据宪法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规定,制定监察法,组建各级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建立起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又如,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依据宪法关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规定,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制度支撑。宪法所确立的制度体系为改革提供了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改革在制度的轨道上有序推进,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为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宪法精神的弘扬,有助于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在一个法治环境良好的社会中,市场主体能够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行政机关能够依法行政、高效服务,公民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这为改革提供了宽松、有序的外部环境,降低了改革的成本和风险。例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良好的法治环境也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为改革发展提供外部动力和资源支持。
三、以宪法精神为指引推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宪法精神,将其贯穿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发展理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宪法关于人民主权原则为遵循,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奋斗目标。在制定改革政策、推进改革举措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大民生领域改革力度,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等机制,确保行政决策合法合规、科学合理。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行政执法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依法化解行政争议,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和公信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三)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我们要以宪法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为指导,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加强党内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加强人大监督,完善监督制度和方式,依法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财政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等,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性调研视察,提出意见建议。加强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促进财政资金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我们要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通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文化展览、法治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播法治理念,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改革发展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宪法精神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宪法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XX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