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党员、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无才之人,不能得到重用,因为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无德之人更不能委以重任,因为品德不端者职务越高、平台越大,其造成的危害就会越大。因此,必须持续在政治、作风、廉政方面自我锤炼,做一名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今天的党课,重点从如何做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合格党员,给大家上一堂党课。
一、全面把握德才兼备的时代内涵,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干部选任既要重视德行,也不能忽视才干,只有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始终强调要德才兼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一)厚德是党员干部的立根之本。“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是政治生态的“导航仪”,也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明大德,就是要做“思想绝对红”的“明白人”,把对党忠诚铸入灵魂,把坚定信念融入血脉。坚定远大理想,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成长和学习的必修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守公德,就是要做“肩膀绝对硬”的“贴心人”,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有“怕”的底线,有必要的“怕”,才能杜绝不该做的事,才能防止各种防风邪气的侵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立好家规,重德轻财、以廉为荣、以奢为耻,与家人一起学党纪、明国法、定规划、知原则,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家人做好榜样、当好表率,约束家人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把好公私界限,筑牢防腐堤坝,做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
(二)才干是党员干部的创业之基。有德无才容易“本领恐慌”,难成大事。因此干部必须具备“七种能力”,克服“本领恐慌”、补足“能力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德才兼备要求才配其位,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要重才干,“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党员干部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必须全面提高各方面能力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干部要成为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好干部,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修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同时,要有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特别是要重点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努力成为善于干事创业的行家里手。还要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三)德才兼备是干部选任的核心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如果选出来的领导干部“靠得住”而“没本事”,只会占位子、误事业;如果“有本事”而“靠不住”,只会扛着党的大旗,败坏党的名声,损害党的形象。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德才兼备,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以担当起新时代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选拔好干部,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党员干部,无德者如无根之木,不立;无才者如无源之水,不长。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方堪重任,才能更好地确保党的伟大事业顺利推进。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应该是讲政治、识大局、肯实干的“才子”,更应该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贤士”。我们要坚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干部委以重任的“标尺线”,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让优秀干部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二、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要管党,关键是管好干部。新时代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主心骨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
(一)加强政治建设,做讲政治有定力的干部。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首先要政治上过硬。只有永葆对党忠诚,时刻胸怀“国之大者”,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立场上坚定,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才能守好为政之德、提高党性修养。政治建设是统领一切工作的根本性建设,是灵魂和生命线。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跟中央保持一致。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治风沙、战盐碱的焦裕禄,点亮乡村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在面对艰苦环境乃至生死抉择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绝对的对党忠诚。讲政治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行动中,时刻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定力,在工作中体现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在实践中彰显担当有为的共产党人本色。广大党员干部只有铸牢“信仰大厦”这个地基,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才能做到信念不动摇、精神不懈怠、方向不偏离,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永葆绝对忠诚。
(二)加强作风建设,做重实干敢担当的干部。好干部无一不是从一线、基层中成长而来,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锤炼干部,敢于把干部放到艰苦地区、重要岗位、重要地区去锻炼,是我们党选人用人培养干部的重要方法。干部队伍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不断淬炼品格、提升能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敢于破局、敢为人先、敢于挑战。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把学到的知识、收获的启迪、感悟的心得,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智慧和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式、破除“守摊子”观念,拒绝“佛系”“躺平”,要敢冲敢闯,敢去吃“第一口螃蟹”。遇到问题、矛盾、困难、挫折、委屈,不逃避、不气馁、不服输,少一些借口,多一些办法,不“虚”、不“飘”、不“浮”,踏踏实实干事。
(三)加强廉政建设,做明底线守规矩的干部。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掉宽松软、打出严紧硬,砥砺了干部作风,纯洁了干部队伍,赢得了党心民心。一是守住底线。党员干部要牢牢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将明底线、守底线作为一门修身正德、干事创业永无止境的必修课。二是筑牢防线。加强廉政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领导干部自身的“免疫力”。不管社会怎么纷繁复杂,只有自身“免疫力”增强了,才能抵制各种诱惑。三是不踩红线。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纪律和制度牢记于心,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带头强化家教家风,从小事小节上约束自己、规范亲属,以严格自律推动党风政风清正。
三、坚持选人用人重德才导向,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来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当今社会,人才建设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
(一)完善考评机制。我国历来重视干部选拔,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选拔制度,从古代的察举制、科举制到现今的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考量,对干部选拔的具体标准越来越清晰,对干部选用条件的越来越挑剔。人才选拔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着民心所向,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必须把好干部队伍的选拔关,守好优秀干部准入门,坚持立德立行,任人唯贤,选出一批品德优良、才华出众的新时代好干部,为国家繁荣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干部选拔则应该德才兼备,德才并重,将德与才作为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的两项基准。优化创新考评方式方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改进考评反馈机制,将干部德才考察结果反馈,助其认识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优化监督管理机制。增强实施德才兼备用人标准的内外驱动力,强化上级巡视制度,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加强选人用人监督问责,严防用人失察,做好新形势下干部选任工作。
(二)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结合地域实际和工作实际,厘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责边界,划出硬杠杠、立好铁规矩,从“解剖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推进,从“管住当前事”向“管住长远事”拓展,抓实建章立制;要把自己该扛的责任扛起来、该担的担子担起来,不做“二传手”、不当“传声筒”,多为基层提供支持与保障,让基层干部能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干事创业。减负不能闭门造车、一厢情愿,不能脱离基层实际感受和诉求意愿,要从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检视减负松绑、放权赋能成效,主动接受基层和群众监督,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新风正气。要推动政策下沉、力量下沉、资源下沉,真正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对基层干部多一些“雪中送炭”,及时解决基层干部的急难愁盼,少一些求全责备、动辄得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范围、建好容错清单,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形成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性循环,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干部党性教育,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让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担当作为的能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鼓励干部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允许他们在工作中犯错误、走弯路,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单打独斗已经难以取得成功,团队合作才是制胜的关键。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干部开展交流与合作,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增强团结意识,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要深化干部外派锻炼,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到基层一线、重大项目建设前沿、急难险重岗位和先进发达地区实践锻炼,让干部在重要工作中锻炼,到关键岗位上成长。发挥干部专业特长,丰富干部工作阅历,激发干部进取精神,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不断提高自身德才素质,以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过硬的才能,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书写精彩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