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文秘人员如何在多重压力下寻求最优解

admin 2023-05-26 16:07:32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一位同事总结道:“如果按规定晚上6点正常下班,一个人经常需要加班到8点,那是卖力;需要加班到10点,那是卖血;需要加班到12点,那是卖命;需要加班至凌晨2点,那就是卖全家了。”他认为秘书工作“卖力是基础,一直在卖血,经常要卖命,不时卖全家。”我虽然不敢完全苟同他的观点,但多年来的文秘实战,深感这份工作之艰辛和不易。有一个说法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艰苦,即“嘴起泡、尿黄尿、睡不着觉”。此言非虚,但真实情况远不止于此。 

压力山大、考验重重、常感恐慌 

1.多病上身。“嘴起泡、尿黄尿、睡不着觉”,一般出现在从事文秘工作的前两年,这些“症状”只是“皮外伤”,属于轻症而已。倘不及时有效调整,坐等病情恶化,“皮外伤”就会衍化为“内伤”。比如,胃病,起初只是打嗝、嗳气、胃胀,后来就失去了饥饿感,到了饭点不觉得饿,过饭点久了又无食欲。腰病,起初只觉得腰疼,突然有一天疼痛难忍、弯腰如刀割,后来就麻木了,只觉得腰部沉沉、“如缠万贯”。血压升高,熬夜久了,血压与写稿能力齐升,脸色与包公一色。心跳加快,正酣眠中,一个电话袭来“索要急稿”,顿时心跳猛蹿、睡意全消,慌慌张张穿过黑夜去单位。这时,如果领导那边再频频催要,自己这边又迟迟没思路,真是心急如焚、头脑发昏,久“惊”成疾,心率不齐。过度肥胖,长期伏案、“一坐入定”,特别灵感来临、不觉四五个小时已过,时间长了,看似身体发福,实则脂肪堆积,未成“将军”、已有“将军肚”。除此之外,有的同志还会出现脱发、痔疮、神经衰弱等症状。当然,这些病因人体质而异,有单一病症,也有多病齐发的。 

2.无暇顾家。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陪伴。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工作就占据三分之二强,家人自然就被“冷落”了。即便你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坠,“本尊”迟迟不能现身,时间一久,“空头支票”已无价值了。特别是周末、节假日,好不容易逮个时间携妻带子出去散散心,刚到地方领导“呼叫”电话就响起,立马就得“妻离子散”,严重一点的,就像汉乐府《东门行》里描述的那样,“舍中儿母牵衣啼”。一位老笔头讲到,有一次,他母亲生急病,八十多岁的老人大汗淋漓、呕吐不止,自己心焦如焚、手忙脚乱,一手搀着老人腰、一手捶着老人背。没想到,此时主要领导电话打来。老母亲得知后,痛苦地睁开眼,示意他接电话,并强忍住不吐。他自己则迅速“调整情绪”,一手拿手机强颜接领导电话、一手则继续给老人拍背。领导电话毕,老人猛地一呛,鼻、口中呕吐物全喷了出来。老笔头说,当时他接着电话,泪水眼里打转,心中翻江倒海,思考了好一阵子人生。 

3.能力恐慌。干文秘工作,用心的话,两年仅是入门,三年基本合格,五年以上才慢慢成熟。在这期间,每一篇稿子都是考验,如同做“奥数题”。从知识广度上看,涉及经济、金融、创新、产业、改革、开放、城建、乡村振兴、环保、民生、安全、党建等诸多领域;从文稿类型上看,涉及致辞、主持词、调研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全会、中心组学习、述职述廉述学、年终总结、工作汇报、典型发言、贺信、批示、思政课、党课等多种形式。单一个领域、一种类型,想要弄懂悟透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何况这如麻的领域、繁多的种类,想想都让人望而却步。这还不算什么,倘若再碰上领导更迭,那就更麻烦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领导有不同口味,一篇文章在这个领导面前是佳作精品,在另一个领导面前可能就是庸文败笔。每换一个领导,写稿要求又会“系统化重塑”,单是“磨合期”就需要大半年。这期间尤为痛苦,就像一个厨师给陌生贵客做菜,摸不准口味,只能让客人品尝后按新要求重做,但又不能屡屡让客人“试菜”。因此,文秘人员时常面临的风险,就是“能力不足的风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名词不断增多、新模式不断涌现、新领域日新月异,领导的“新要求”也“频频袭来”,即便是多年的写稿老手,有时候也望“文”兴叹,遇到难稿呈上去,也是忐忑不安地“坐等宣判”。一旦通过、“仰天大笑出门去”,一旦打回、“重整行装再出发”。 

如此重压之下,难免有人退缩。在之前文中,我曾提到一个新人,干了7天就走了。当然,也有干几个月走的。其实,不必对他们太苛责。那个7天就走的,家里小孩刚出生,父亲又重病在床,他一个人勉力支撑,终发现难以为继。离开时他非常痛心,说本希望在秘书科实现脱胎换骨,然而家庭负担实在太重,自己委实找不到平衡点。从事文秘工作有诸多好处,这里就不细谈了,大家可以上网搜来一看。有一点,请大家坚信,“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只有“先天下之苦”,方能“后天下之乐”。另外,从事这项工作时间都不会太长,最多三五年,有的未及一年就被其他科室“抢”走了。因此,请大家务必坚定信心、顶住压力,争取尽快学成本领、在更大舞台上大展作为。当然,这三五年,也不能在“多病上身、无暇顾家、能力恐慌”等压力面前“坐以待毙”。下面,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希望对大家希望有所帮助。 

保身体、保精力、保后院 

1.保身体,卖血更要补血。总的原则是:有空就锻炼,不忙就补觉。熬夜之后,虽然再补觉效果不是太好,但补总比不补好。其次就是锻炼身体了。锻炼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很多人往往“言在今日、留到明天、忘在日常”。这一点就像读世界名著,自小就知道需要读、一直也认为必须读,但是自始至终就是没有读。如果年轻,从事秘书工作前两年,身上似乎总有用不完劲儿,熬了一夜第二天仍然“精神抖擞”。但好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后续如果不锻炼,上面提到的病就会慢慢上身。怎么运动?网上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毅力和习惯。不过,我一直认为,从事文秘工作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毅力,有些稿子来来回回修改几十次,我们都能坚持下来,小小一个运动,有那么难吗?无非就是连续坚持21天。之后,就交给习惯了。卖血更要补血,卖命更需续命,锻炼好了身体,从长远看,才能更好更长久地为人民服务。 

2.保精力,不要“自毁长城”。精力就是生产力,精力充足才能出更多精品。平时工作占人大量精力、耗人大量心血,因此,熬夜回家后就不宜再随意“透支身体”了。刷抖音、打游戏、看直播,这些容易上瘾的消遣方式,最好暂时戒掉。如果实在睡不着,洗个热水澡、泡个脚,可以助眠;如果还睡不着,那就“数绵羊”吧,可不能再“羊了个羊”了。另外,不要酗酒。小酌两杯、适当放松,未尝不可,但如果熬夜后再喝得酩酊大醉,那对身体就是“毁灭性打击”了。“一斗酒、诗百篇”,那是神话和传奇,实际上很多人八两酒下肚,莫说诗百篇,第二天床都可能下不来。人的精力有限,要把有限的精力用足用好、用在刀刃上。 

3.保家庭,莫让“后院起火”。从事文秘工作之初,很多人会不适应。以往早早下班,可以陪伴妻子、接送孩子、看望老人,来之后这都成为奢望了。当然,有时家人也会不太理解,难免唠叨。这时一定要学会忍、抓紧“哄”,好好表现,给家人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反之,很容易激化矛盾,导致家庭裂痕。一个老前辈曾告诫我,“我们这些人,对家庭都是有亏欠的,因此回家后绝不能再耍老爷作风、大男子主义,要多做点家务,有时候即便在单位熬夜累得不行,回去该干活也要干活。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若不忍耐,‘后院吃紧’,你什么稿子也写不出来。”当然,倘若实在找不到平衡点,因为干这份工作丢了妻子、荒废了孩子,那还是早早换岗位为妙。这无关个人品质,毕竟各人家庭情况不一样。但如果想“心无旁骛”干下去,就需要以极大的耐力、抓住有限的时间、采取多样的举措去关爱家人、守好后院。 

稳心态、强信念、勤学习 

1.稳心态、不怕吃苦。一个人的承压能力远远超乎自己想象,不要预先给自己定下“承压阈值”。当你觉得自己快崩溃的时候,其实还能坚持。我一直认为,如果连续10天、每天都需要工作到凌晨3点,很多人会挺不住。然而3月初,由于突发疫情,我们连续14天在抗疫一线服务,写讲话稿、整会议纪要、审新闻稿,最早凌晨3点结束,最晚5点刚合眼、7点就又开工了,这样两周下来,无人被打垮。更严峻的是,14天刚结束,大家觉得终于可以休整一下了,另一个区域又爆发疫情了,就这样“原班人马”又原原本本复制了14天“魔鬼经历”。即便如此,将近一个月下来,虽然大家都熬成了熊猫眼,但也都挺住了。经此一战,此后再写稿熬到3点以后,很多同志都能很轻松应对了。 

2.强信念、坚如磐石。文秘工作为主要领导服务,可以说直达“中南海”。责任如山、使命光荣。一般人不愿意来、一般人也来不了,来的人自然不一般。这是“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宝地,学习机会难得、锻炼机会难得。因此,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笃行之。不过,人的信念偶尔会有动摇的时候。原因很简单——无事去对比。对比引发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引发行为失范,行为失范导致信念动摇。因此,就像富兰克林13条准则说的那样“与人无益者不言”,其实“与己无益者也不要言”。负面信息说一遍、听一遍、看一遍,也会对信念冲击一遍。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就是这个道理。 

3.勤学习、聚沙成塔。文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想干好,需要万事通、万事精。怎么办?唯有不断学习。不管是参加会议、整理录音,还是读报纸、看批示、撰写文稿,做一事进一步,做十事一小结,慢慢熟悉业务、跟上领导思维。工作中,要向前辈学,他们身上有着时间流逝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和阅历,学好了少走很多弯路。要向《学习强国》、各地报纸学,这其中精品颇多,但要做到看一篇是一篇,不求快但求弄懂吃透、入脑入心。要向“花脸稿”学,领导修改的地方,必有妙处、高处,细细品味、大有裨益。这样慢慢的“积跬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海”,“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就不远了。一位同事讲到,刚来时第一次进主要领导办公室,战战兢兢、心跳如鼓。两年之后,再面对领导,就坦然多了。为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成竹“不惧问”,自信自然爆棚。 

在多重压力中寻找动态平衡、寻求最优解,这是干好文秘工作的必需,也是一个人成熟的“必修课”。唯有如此,才能不负“所做的种种牺牲”,才能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展作为,实现“最美的青春”。 

标签:老秘论道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