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能考进体制的公务员,综合能力都不会太差。如果是在两办等核心单位,那里的优秀人才就更多了。
所以,如果想取得快速的进步,那么就需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有特点的干部。能说、会写、肯干、懂协调,至少要有一个方面的能力可以拿得出手,让领导能够牢牢地记住你的长处。
有一个大领导的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是这么说的:“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做到100分是不够的,你要努力做到110分才可以。只有超出预期的水平才是真正的水平。”
那么,在日常的工作,该怎么有意识地去锤炼自己的水平,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优秀干部呢?
有三个小建议。
第一,学会从领导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站在领导的角度去谋划工作,比如,举办某个大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环节,涉及到哪些部门、哪些事项、哪些流程、哪些创新的形式。就算自己仅仅只负责一个指引参会领导的环节,也不能满足于完成这个事项。
除了这个事项之外,也要了解其他事项的安排。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大的领导在策划大型活动,是如何统筹安排整个活动的,有什么地方自己是想得到,什么地方是没想到的。没想到的地方要着重做好记录学习,对于思维的拓展、格局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另外,也要学会互相补台,如果看到同事准备的参会领导职务有错漏、文稿材料有错别字,要及时地提醒。正所谓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
第二,学会从系统的角度来汇报工作。在日常工作里,我们免不了要进行各种各样地汇报。但是汇报的水平有高低、好坏之分。差的汇报,往往都是零零散散地汇报,这里说一点,那里说一点,没有一个清晰地主线,让领导听得云里雾里。另外,低水平的汇报,没有具体的数字和计划安排,很多内容都是空洞无物,领导一提问,很多关键地问题完全回答不上。
好的汇报,往往都是系统地汇报。开篇先交代总体的工作思路和计划情况,然后再分点讲述具体的情况以及下一步的计划安排。同时,高水平的回报,都有具体的内容、明确的分工、准确的时间节点。不管领导如何提问,都能够轻松地回答。
比如,汇报一个区域的项目改造情况,就可以采取总分的形式来进行汇报。一开始先汇报整个区域的改造范围、总体投资、改造总时间、改造方向。紧接着分路段进行具体的改造阐述,这样能让领导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第三,学会提前收集素材。以前写文稿,我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往往是接到写作任务,才临急临忙地去找部门要相关素材,到网上搜集相关的标题、句子。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己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而且写出来的文稿质量也是差强人意。
后来,我进行了复盘反思,预期被动等待写作任务,为什么不能未雨绸缪,提前收集好素材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单位每年的很多工作都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安全生产、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社会民生等等。像这些相对固定的工作任务,可以对应分成几个专题。
比如安全生产专题,平常如果看到有比较好的部门素材、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批示,或者是网上觉得写得比较好的安全生产文章,都可以放到这个主题里。那么等到我们接到任务要写安全生产的时候,就可以到这个主题库里面搜索。这种做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确保文稿的质量。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