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解读

admin 2025-02-21 17:25:56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解读

尊敬的各位听众: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深入学习和探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这份纲要的出台,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十年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应运而生。它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更好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总体目标与“两步走”战略

纲要坚持远近结合,分2027年、2035年“两步走”。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三、重点任务解读

(一)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

(二)办强办优基础教育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支持人口20万以上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

(三)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逐步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的招生人数,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

(四)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建设高等研究院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五)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建设实训基地。

(六)建设学习型社会

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衔接与沟通。

(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八)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创新精神。

(九)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

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教育的智慧与力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合作,开展教育援助和培训项目,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实施保障与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

(二)强化监测评价

建立健全教育强国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进展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开展改革试点

教育部正抓紧研究启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改革试点。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法,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四)营造良好氛围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强国建设。加强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教育发展蓝图。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要紧密围绕纲要的目标和任务,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通过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我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党课讲稿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